1、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分析
“生命周期”一詞最早出現于生物學領域的術語當中,用來描述某種生物從出現到滅亡的演化過程。如同生命體一樣,產業也具有生命周期,它要經歷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產業生命周期是產業發展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一個地區或國家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源于市場營銷學的產品生命周期,是世紀年代以后才逐步興起的。產業生命周期理論與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有區別,但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許多研究成果都可以為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所借鑒。
2、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產生和發展
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很早就被許多經濟學家所認識,例如著名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用邏輯曲線和龔柏茲曲線擬合了幾十條不同部門的產量和產品價格的長期趨勢線,證明了產業增長減速或多或少是有規則的亞瑟·伯恩發現,每個產業的增長百分率隨著產業年齡的增加而趨于下降范·杜因發現,一個產業在達到成熟階段以前有一個S型增長模式。但是,整個對產業生命周期理論進行研究則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基礎上展開的。
縱觀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
(1)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最早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弗農在研究產品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時候提出的。弗農認為,產品生命周期一般分為創新階段或新產品階段、產品成熟階段和產品標準化生產階段三個階段,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也伴隨著產業從工業發達國家到后發達工業國家,再到未發達國家的順次轉移現象。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廣泛的影響力,成為早期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中影響最大的一個。其后,邁克爾·波特進一步指出,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了國際產業競爭中創新驅動型、投資驅動型和要素驅動型這三種基本形式。
1975&1978年,美國哈佛大學的阿伯納西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厄特拜克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技術創新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即A--U模型。他們根據產出增長率將產品生命周期劃分為不穩定、轉換和穩定三個階段,A--U模型解釋了以產品變化為中心的創新分布,向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建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高特、克萊柏產業生命周期理論
1982年,高特和克萊柏按產業中的廠商數目對產品生命周期進行劃分,即引入、大量進入、穩定、大量退出和成熟等五個階段,從而建立了產業經濟學意義上第一個產業生命周期模型G--K模型。他們認為,大量進入源于來自外部的產品創新,大量退出是由于價格戰、外部創新減少和通過“干中學”方式所引起的激烈競爭,最后一個階段為產業成熟期,直到有重大技術變革或重大需求變動產生,才開始新一輪生命周期。G--K模型的突出貢獻在于,強調了產業生命周期階段對創新的特征、重要性和來源的重大影響。
(3)克萊柏、格萊狄產業生命周期理論
1990年克萊柏和格萊狄對G--K模型進一步加以發展,他們按照廠商數目重新將產業生命周期劃分為成長、淘汰和穩定三個階段。他們研究表明,在淘汰階段產業的產出仍會有較大的增長。他們假定進入量主要有潛在進入者的數量決定,而潛在進入者數量又由價格邊際成本決定假定整個競爭過程中價格隨著成本的下降而下降,價格成本邊際呈遞減趨勢。
因此,潛在進入者數量和實際進入者數量亦呈遞減趨勢。這樣,起源于重大但尚不完善的技術創新的產業會吸引一系列潛在進入者,進入者會攜帶產品創新或過程創新。產品創新會很快擴散,過程創新會把成本降低到當時所能達到的最低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者越來越少,而成本競爭導致的退出會越來越多。整個產業的過程中,需求增長的停止不再成為淘汰發生的必要條件,而過程創新所產生的成本競爭效應是廠商退出的主要因素。潛在進入者、產品創新的擴散速度,以及在位廠商過程創新的成功率等都是決定產業發展狀況的重要變量。
(4)阿加瓦、高特產業生命周期理論
1996年阿加瓦和高特又沿著另一條路徑對G--K模型進行了發展。他們對產業生命周期的劃分與G--K模型相似,但階段長度有所不同。并且引入危險率的概念,研究了產業生命周期的階段性對廠商進入與退出的綜合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危險率與廠商“年齡”成反比,早期進入者的危險率在淘汰發生時開始上升,而所有廠商在淘汰階段的危險率平均較高,在最后階段所有廠商的危險率均上升。他們著重強調產業生命周期階段和廠商年齡對廠商存活的影響。
3、產業生命周期的形態
產業如同能動的生命體一樣,不是從誕生之日就一成不變的,它的市場規模、盈利能力、業內企業數量等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存在著從成長到衰退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產業在經濟上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對社會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以及在技術上都會被新的產業所替代。一般形態的產業生命周期主要依次經歷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蛻變期)四個階段,產業生命周期可以描述為S型曲線。
產業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態

其中,形成期是指某個產業產生以后要素投入、產出規模和市場需求緩慢增長的時期;成長期是指某個產業的要素投入、產出規模和市場需求迅速增長的時期;成熟期是指某個產業的要素投入、產出規模和市場需求進入緩慢增長的時期;衰退期是某個產業的要素投入開始趨于退出,產出規模和市場需求下降趨勢日趨增強的時期。
對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的劃分,只是表現產業發展的一般長期趨勢,而并不表現各個階段的具體時間。對于不同產業,生命周期所經歷的階段以及各個階段延續的時間是不同的,從而使產業生命周期呈現出不同的特殊形態。
產業生命周期的4種特殊形態
(1)漫長型產業生命周期
此類產業的生命周期特別長,甚至不會退出市場。一類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產業,如紡織業、服裝業、建筑業等,這些產業本身不會退出市場,但是其規模和發展速度與人口規模和增長速度有關另一類是和其它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基礎產業,如郵政業、交通運輸業、電力產業等,這些是其他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主要依靠其他產業的發展來拉動自身的發展,往往和社會整體發展速度有很大關系。

(2)快速型產業生命周期
此類產業的特點是當產業進入市場之后立即快速發展,但很快就進入衰退期,甚至退出市場。此類型的產業生命周期多出現在熱潮型產品中,熱潮型產品只是滿足少數人一時的好奇心或需求,當人們過了這個時期之后,產品就不再被人們追捧。如前幾年流行的呼啦圈產業就具有這種典型特征,從開始流行到風靡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隨后就進入衰退期,現在除了舞臺上之外更是鮮有發現。

(3)夭折型產業生命周期
此類產業的特點是進入市場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還沒有進入成熟期就被市場淘汰,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由于新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性能更好地替代品,使得原來的產品退出市場而夭折二是由于某些新產品由于技術本身的不完善或存在功能障礙,在大批生產前就不得不退出市場三是在市場開放的環境下,由于國外新技術的進入對國內技術落后產業沖擊而造成國內產業的提前夭折。

(4)突變型產業生命周期
此類產業的特點是產業進入成熟或衰退期之后,該產業實現了技術創新或開拓了新的市場,從而帶動該產業的快速發展,進入新一輪的成長期。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