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老撾鉀資源豐富且具有相當的區位、運輸、價值副產品等優勢,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具體落實到項目的推進以及鉀資源的開采工作,對于國內的項目團隊來說仍然是困難重重。老撾的鉀礦雖然也是固體礦,但主要以光鹵石礦(KCl·MgCl2·6H2O)為主,井上工藝與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的鉀石鹽礦有很大不同,與國內鹽湖的光鹵石也有差別,可以借鑒的工藝相對有限。順利開采后還要考慮新礦成本問題,老撾鉀礦的平均品位是世界主流鉀石鹽礦的一半,但幸運的是由于其埋藏深度低,且有豐富的溴素、鎂素資源,鉀資源的開發成本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但具體開采工藝和方案仍然需要人為去不斷改進。老撾的鉀資源主要分布在萬象盆地和甘蒙省呵叻盆地,其中萬象盆地雖然已有三家公司取得采礦權,但由于其鉀鹽礦存在著易溶物溢晶石(CaMg2Cl6·12H2O)和開采工藝選擇失誤等原因,至今尚未產出產品。而開采條件較好的甘蒙省呵叻盆地這邊,除了公司和開元公司有采礦權外,還有一家越南商社擁有約 194 平方公里的探礦權,但卻因為十多年未投入勘探開采而在 2019 年大部分被政府收回,并重新開啟礦權申請。公司盡管錯過了其中 50平方公里礦區的機會,但卻因為過往項目推進速度喜人而獲得了相關政府部門的信任,先是在多方激烈競爭角逐的背景下獲得了甘蒙 48.5 礦區的探礦權, 而對于沙灣拿吉 74.2礦區,政府僅受理了公司一家礦權申請。我們認為,公司能夠順利在老撾獲得采礦證并實現規?;倪B續生產,背后既有礦區資源的先天易開采優勢,同時也離不開項目團隊的執行力優勢。特別是對于采礦項目來說,資金需求規模大且整個項目周期長,不僅財務方面壓力巨大,過程中還要經歷各種工程技術難題的反復折磨,對項目管理團隊的耐心和執行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驗,因此我們認為團隊能力其實是決定海外找鉀項目最終成敗與否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