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疫情當前:如何保護好您的員工、業務、并肩前行?(附下載地址) 畢馬威 機構待認領~ 2020-02-12 10:53:56 作者:畢馬威 2443 收藏 ?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迎接冠狀病毒挑戰隨著新型冠狀病毒(nCoV)在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的傳播,各企業都在著手進行企業持續性計劃(BCP)的審核和實施。在保障員工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業務的持續性是企業的目標。與此同時,企業需要考慮通過控制成本來保護企業,維護工作崗位,從而平穩地度過即將到來的經濟寒冬期。這些舉措勢必會影響員工,并可能引發一系列復雜的合規性問題。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部門需協力展開以下工作:確定員工的所在地,安全性,以及能否開展工作。啟動應對措施從而有效地管控企業持續健康運作的相應成本。解決以下疫情可能引發的對企業和員工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個人所得稅、雇主申報和扣繳義務公司稅出入境勞動法首先,從董事會成員及管理團隊的視角來分析一些關鍵問題。大局問題員工現在身在何處?是否安全?哪些員工對于企業持續運作至關重要?他們能否在現在所處的位置開展工作?企業是否需要提供備選工作地點?員工是否想要搬離?企業是否有必需的遠程工作基礎設施及配套的政策和機制以確保合規操作?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企業及其現金流?跨境員工管理出入境角度員工被遷移的國家或地區是否允許該員工工作?員工是否需要辦理就業證件?個人及雇主稅務角度員工是否會在當地產生個人所得稅義務?雇主是否有相應的登記、申報和扣繳義務?當地是否有社保繳費要求?公司稅角度被遷移的員工是否會因為在新派駐地開展工作而為雇主在當地構成常設機構,從而引發諸如常設機構的工商登記、企業所得稅或增值稅的風險?勞動合同或薪酬條款變更勞動法合同的修改是否合法?從勞動法的角度,在哪些地區會產生影響,及什么樣的影響?是否需要征求員工的意見及認同?哪些信息需要以文件形式記載?稅務/出入境公司提供的福利或一次性津貼應如何納稅?在哪里納稅?在需要減少產能的情況下,離職補償金或用于激勵員工接受非全日制工作安排的款項等,是否要做特殊稅務處理?一些款項的延遲發放是否也會有相應的稅務處理?變更勞動合同條款是否會影響外派員工可繼續在派駐國工作的資格?(例如:如預測員工的工資可能達不到工作許可證要求的最低工資,是否需提前向外專局報備)如何維護員工的利益?重新安置員工并開展工作背景情況員工可能希望從中國大陸搬離,或者企業可能想把核心員工遷移到其他國家、地區工作以確保企業能持續運作。企業需要考慮是把員工轉派至異地還是僅是遠程工作。這兩種安排的的影響不盡相同。個人所得稅員工可能會在新的工作地產生納稅義務,即便他的家庭或實際辦公地點在別處。員工如果只是短暫的停留,可能可以依賴該國家/地區的本地法獲得稅務豁免。但如果超過了規定的時間,或者不符合免稅條件,除非適用的國際稅收協定,該員工的任職受雇所得將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如員工所在地與其稅收居民所在地有稅收協定,則該員工可能可以免稅。員工是否有個人所得稅義務,或者雇主是否有為其辦理稅務登記、申報或扣繳義務?員工的稅收居民身份可能會在轉派國家/地區逗留的期間里有所改變,如不提前規劃可能會產生負面的稅務影響(尤其是一些剛離開原駐國又返回的員工)。如員工意外受困于某個地方,可以查看是否有天數計算方式在緊急情況或不可抗力因素的情況下是否允許例外。在某些地區,納稅義務也包含社會保障或養老方面的繳款。關注要點一些稅收協定可能就因為一些國家僅就征收外籍人士在當地獲得的收入(例如:無住所個人享受6年免征境外所得稅)的規定,而不認定該外籍人為該國的稅務居民從而限制該個人可享受稅收協定中的一些待遇。另外,如該個人在新的派駐地所產生的工資成本最終由集團在該國的支付或承擔,該個人頁因此無法享受免稅待遇。對于可能具有雙重稅務居民身份的個人需要特別留意。183天往往是個人在一個國家/地區構成稅務居民的界限。超過此界限則會產生個人所得稅,并失去稅收協定的免稅待遇。超過183天即產生納稅義務,除非其它特殊情況。低于183天并不等于沒有納稅義務。某些國家/地區引用經濟雇主的概念,這就意味著稅收協定的豁免不再適用,尤其是當地的實體在員工的任職受雇過程中獲益的情況。在降低個人稅務風險和引發更大的常設機構風險之間,企業需要權衡利弊(詳見“公司稅角度的考慮“章節)。外籍人士返回其原駐國時也需重新判段其稅務居民的身份,論預期停留時間的長短。判斷稅務居民身份時,可能需要同時考慮居住天數以及“稅務居所”。(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 本文標簽 馬威 疫情 當前 如何 保護 維護 員工 業務 并肩 前行 下載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