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離岸金融市場定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0、2003分別對離岸金融市場給出以下定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0):離岸金融市場是指那些離岸金融活動(由銀行或其他機構主要向非居民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發生的金融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3):一種特定金融交易的集中執行地,這種特定的金融交易是由某一司法管轄區域內的金融機構代表居住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域的客戶來執行的。
除此之外,國內學術界對離岸金融市場也給出了以下定義
劉振芳:特指那些經營非居民之間的融資業務即經營外國貸款者、投資者與外國籌資者之間業務的國際金融市場。
黃達:所謂離岸金融市場,是指發生在某國,卻獨立于該國的貨幣與金融制度,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管制的金融活動場所。

延伸閱讀--什么是離岸市場?
離岸,就字面上來看是指被水隔開的地方,經濟學家用離岸這一概念主要是來表示不同國境,離岸市場則指不受市場所在國的法規和稅制限制并與主體經濟分離的金融市場。
就目前來說,全球大約有50多種類型的離岸金融市場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分的離岸金融市場都處在地理位置優越的港口城市,經濟發達、交通方便、政治穩定,有利于離岸市場的發展壯大。
離岸金融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有: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跨國公司、政府部門、國際性組織和個人。
其中,最大的參與主體是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銀行之間相關的短期資金交易,交易的主要對象是非居民帳戶和銀行離岸販戶,離岸銀行進行大規模的資金籌集和運用,不僅成為全球離岸金融市場相互聯系的橋梁,也為國際間的資金籌集提供了便利。
隨著離岸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非金融機構開始陸續進入,包括證券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等。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也是離岸金融市場上的重要參與主體,尤其是央行,當發生國際收支逆差、財務赤字或是為了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的時候可以在離岸金融上進行發債借款,有閑置資金也可以投資在離岸金融市場獲得收益。
2 離岸金融市場類型
離岸金融市場主要有內外一體型離岸金融市場(代表地區:中國香港、倫敦)、內外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代表地區:紐約、東京、新加坡)、內外滲透型離岸金融市場(代表地區:納閩島、曼谷)、避稅港型離岸金融市場等幾種類型(代表地區:開曼、巴哈馬、百慕大)。
特點
內外一體型離岸金融市場特點
(1)國內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市場主體包括居民和非居民:
(2)離岸金融交易的幣種是市場所在地國家以外的貨幣;
(3)允許非居民開辦國內業務和在岸業務,但需要交納存款準備;
(4)從事離岸業務銀行不必向金融監管機構申請批準,但金融監管機構嚴格控制“全面業務”執照的發放量;
(5)所在地多為發達工業化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完善,經濟市場化、金融自由化程度高,監管環境寬松。
內外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特點
(1)傳統業務和離岸業務須分別設立賬戶;
(2)離岸貨幣既可以是境外貨幣,也可以是本國貨幣;
(3)經營離岸業務的銀行須向金融當局申請批準,獲批方可經營;
(4)非居民交易可豁免交納存款準備金、存款保險金、地方稅和利息預扣稅;
(5)對境外資金的流入不實行國內的稅制、利率限制和存款準備金制度;
(6)居民的存款業務與非居民的存款業務分開,禁止非居民經營在岸業務,但允許離岸資金貸放給居民。
內外滲透型離岸金融市場特點
(1)與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相似,是專為進行非居民交易而人為設立的市場;
(2)允許部分的離岸資金流入國內金融市場;
(3)允許居民參與離岸交易,即國內企業可以直接在離岸金融市場上融資;
(4)禁止非居民經營在岸業務;
(5)所在地多為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程度低,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監管水平薄弱。
避稅港型離岸金融市場特點
(1)不征稅或征稅極少;
(2)在賬簿上中介境外與境外交易,市場所在地不進行實際交易;
(3)從事離岸業務銀行眾多,享有保密權,可以拒向法庭或政府透露客戶信息;
(4)國際金融機構經營目的是逃避高額稅收或金融管制;
(5)所在地通常是自身經濟實力不強但政局穩定的島國。
更多相關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推薦閱讀
報告
《高盛:2022市場展望-“不適”的上行空間;離岸市場重回超配(34頁).pdf》
《中國人民銀行:2019人民幣國際化報告(174頁).pdf》
《NIFD:2021年人民幣匯率回顧與2022年展望(18頁).pdf》
資訊
什么是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