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字化轉型結結果
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結果有三種,分別是新的商業模式、組織架構的變化和業務模式的轉變。而新的商業模式包括三種,分別是:
(1)買斷的模式轉變為租賃的模式
以前是銷售產品終端,相當于一錘子買賣。而現在出現的新的商業模式,通過租賃的方式,按照使用的時間或程度進行付費。典型的例子是云端化的軟件系統,付費方式從買斷費變成租賃年費。另一個案例是蔚來汽車的租賃電池模式,用戶每月支付一定費用,可以進行電池的租賃。
(2)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
在數字化工具比較普及的當今,企業有了更多的途徑去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圍繞著客戶真實需求,針對于不同的客戶,定制不同的產品。
(3)從“實物”模式轉變為服務模式
從賣實物到賣服務。相比于實物,服務是一個更可持續的過程,在服務的過程中,收集到客戶的實際使用體驗,進行改善和優化,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

2、數字化轉型特征
(1)組織上加速決策
減少決策中涉及的人員。不管組織架構簡單還是復雜,都要賦予所有員工更多的責任,讓他們自我管理,產生更多創造性的想法和主意。
(2)從層級制轉化為合弄制
傳統層級制的決策進程通常都是自上而下的,而合弄制這一新的“無領導管理模式”使得企業組織給員工更多的自主性,激發員工的創造性,進行自我管理,讓所有員工都能承擔領導的角色。其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更快地去適應市場,更聚焦于以承擔任務、解決問題為導向,從而提高企業工作的效率。與此同時,數字化使得企業的業務隨之發生轉型。對于一個典型的制造業的企業來說,包含的主要環節是:R&D、IT、制造、物流、營銷、銷售、售后、人力資源、采購和財務。
3、數字化轉型模式分析
(1)采用R&D產品開發模式
從傳統的依賴于流程,變得更加依賴于軟件。很多人可以被稱為軟件工程師。產品更具有靈活性,以前不同的產品需求,可能需要提供不同形態的產品。而現在可以通過軟件層面的設置或者升級,來進行產品形態的變化。企業更關注持續的質量管理。在產品推向市場后,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反饋,不斷進行迭代、改進、優化,適應越來越多的使用場景。
(2)市場和銷售模式
與傳統的方式相比,數字化產生了一種新的客戶關系,即產品變成一個持續服務客戶的中介和載體,而不是銷售的終端。產品作為公司與客戶對話的一個窗口,可以更精確了解客戶的需求,喜歡或者討厭產品的哪些功能,對產品做更精細的定制化;同時也可以根據更加準確的客戶畫像和客戶定位,相應地制定更加合適和復雜的定價策略。
(3)制造模式的改變
企業注重打造智慧工廠4.0,強調模塊化組裝、重構組裝流程、持續產品運營。
(4)物流模式的改變
企業關注智能物流,使得整個流程更加透明和高效。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企業數字化聯盟&D1Net:2021數字化轉型白皮書(17頁).pdf
億歐智庫:數字化轉型:科技賦能 供給創造需求(48頁).pdf
畢馬威騰訊云:區域性銀行數字化轉型白皮書(6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