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是指證券市場中有經濟實力及信用良好的證券經營法人(一般為專業公司或投資銀行)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雙向報價),并且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和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同時做市商制度又稱為報價驅動交易制度,主要是指做市商通過買賣雙向報價的適當差額來補償所提供服務的成本費用,并實現一定的利潤,與此同時通過這種不斷買賣維持市場的流動性,滿足公眾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的一種證券交易制度。而這一個證券市場中,如果有性能優良的交易設備、簡單快捷的交易手段和人數充足的投資者是遠遠不夠的,為了促進經濟的可繼續發展,滿足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各種需求,保證證券市場交易的活躍性,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場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做市商制度于是應運而生。
2、做市商制度發展歷程介紹
(1)銀行間債券市場
2001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次推出雙邊報價業務,引入雙邊報價商。2007年,人民銀行頒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管理規定》,銀行間市場重新確定了做市商制度,規范了做市商管理,要求做市商按照報價與其他市場參與者達成交易。當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由銀行和證券公司組成。
(2)新三板市場
新三板也是我國較早明確實行做市商制度的市場。新三板采用的是純粹的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在市場中扮演了向投資者分銷股份的角色。按規定,新三板每家掛牌轉讓的公司必須對應兩家以上的做市商,目前做市商主要為證券公司。申請條件主要包括具備證券自營業務資格、設立做市業務部門和專業人員、具備做市業務制度和運行穩定的做市系統等。
(3)期權市場
2015年,上證ETF期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境內第一支場內期權產品。時隔兩年,2017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境內第一支商品期權——豆粕期權,隨后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白糖期權,境內期權市場建設實現質的突破。為提高期權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三家交易所在期權產品上市時,均同步實施了做市商制度,成為境內衍生品市場實施做市商制度的先行者。
(4)期貨市場
2018年年末,大連商品交易所上線了以大商所期貨合約價格和商品期貨價格指數為標的的商品互換業務,構建了一個以交易商為核心的業務模式,搭建了統一的場外市場綜合服務平臺?;Q業務的交易模式為:客戶發起交易需求,經與交易商協商協議條款后在綜合服務平臺登記掛牌交易,再由雙方協商議價或點價確定交易價格。
(5)場外期權市場
場外期權等市場也利用了做市商制度的原理。在場外交易中,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以及大型投資機構等各類交易商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各種風險管理方案,提供場外衍生產品報價。究其本質,商品互換、場外期權等業務中的交易商,類似于純粹做市商制度中的做市商,承擔著為市場提供報價,并成為客戶交易對手方的功能。
中國做市商制度發展歷程

3、做市商制度特點介紹
(1)在證券交易是市場中做市商通過對某種特點的證券市場做市,對其證券給與買進或賣出的報價,并隨時在這個價位上進行買賣。
(2)在證券交易中,如果投資者在買賣的訂單不相符時,做市商相當于扮演一個銀行中介的角色,決定著與投資者進行交易的證券成交價格,因此來控制整個證券交易市場。
(3)做市商其實是通過買賣的適當差額來賺取差價,這個也是用來估測價格流動性和市場深度的一個重要數據。
(4)做市商對市商風險有一定的了解,當其認為市場趨于不穩定、風險增大、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可以主動申請退出做市。
(5)在眾多的做市商市場中,投資人的買賣與做市商的報價一般都是使用電子系統完成的。
4、T+0、做市商制度對金融IT的影響路徑有哪些?
T+0、做市商制度影響路徑主要是增加市場流動性及券商、資管端新的金融IT改造需求等。其中增加市場流動性主要是體現在交易活躍度提升增加量或者是券商交易傭金增加金融機構Fintech投入能力增強。恒生電子是券商交易傭金增加金融機構Fintech投入能力增強及券商、資管端新的金融IT改造需求的主要投資商。
T+0、做市商制度對金融IT的影響路徑

推薦閱讀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你的IPO需要錨定投資者還是基石投資者?
騰訊證券:洞察新時代-90后投資者崛起和趨勢報告(51頁).pdf
Cision:2021年虛擬世界中投資者關系的現狀(英文版)(1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