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情況
碳纖維工業起步較早,“歷盡千帆”終見曙光
國內碳纖維工業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碳纖維工業起步,國家大力支持碳纖維工業發展。邁進21世紀之后,我國重新布局“碳纖維國產化進程”,并且取得了較大成果,在這一階段,我國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裝備的“封鎖”,碳纖維領域“卡脖子”境況得以解決。當前,國內碳纖維品種豐富,質量日漸提升,生產及應用成本不斷下降。當前,我國已經成功建立了由CCFM-550(M55J級)、CCF-4(T800級)、CCF-3(T700級)、CCF-1(T300級)的聚丙烯腈碳纖維的制備技術研發到工程化,再到千噸級產業化的完整的產業體系,具有產業化能力的碳纖維產品已經涵蓋高強、高強中模、高模、高強高模四個系列。
碳纖維產業鏈概覽

T300級碳纖維系列性能方面,目前已經基本達到了國際水平,且在航空領域的應用逐漸成熟,另外,民用市場正在進一步的開發當中。T700級高性能碳纖維方面,當前已經成功突破了干噴濕紡工藝,且產業化生產、應用正在加速。除此之外,國內開發的濕法紡絲T700級碳纖維制備工藝產品當前已經在航空領域有所應用。實驗室條件下,我國T1000級、T1100級、M55J級高性能碳纖維的關鍵技術已經被成功突破。當前,中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技術水平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碳纖維發展歷程

碳纖維供不應求,產能較為集中
當前,我國碳纖維市場正處于供不應求階段
2020年,中國的碳纖維的總需求量為4.89萬噸。2020年國產碳纖維銷量為1.85萬噸,產量較小,對進口依賴較大,市場整體呈現出供不應求現狀,國產替代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據百川盈孚數據,截止到2021年10月,中國的碳纖維產能為4.18萬噸/年,雖然產能有所提升,但是因為技術水平限制,所以行業總體開工率較低,業內“有產能無產量”的情況長期存在。當前,我國碳纖維庫存量已經達到了最低點。
國內碳纖維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產能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
當前,中國現有碳纖維企業30多家,企業數量較多,但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且單線名義產能僅為百噸級,較市場化生產規模來說較小。當前,我國碳纖維行業產能的CR5約為77%。
頭部企業主營細分市場有所區別,如,中吉林碳谷主營原絲;簡科技主營小絲束碳纖維,主要應用于軍備、航空航天等高端精密領域;光威復材的主營產品軍民兩用,應用范圍較廣。

碳纖維產能逐步擴張,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當前,隨著我國碳纖維領域相關技術不斷突破,我國碳纖維國產替代進口有望進一步加速?!笆奈濉逼陂g,我國碳纖維及原絲的有效產能將會快速擴張。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已規劃及在建的碳纖維產能共計14.07萬噸/年,數量相當可觀。未來,產能利用率將會穩步提升,預計我國碳纖維供需緊張的格局將逐漸緩和。

內容來源:《基礎化工行業海上風電材料系列報告之三:風電主導各領域多點開花碳纖維行業迎發展良機-20220222(4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