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電站發電原理
核電站利用核子反應所放出的能量來發電的設施,通常由核島和常規島兩部分組成。
核島部分包括反應堆裝置和一回路系統,主要作用為進行核裂變反應和產生蒸汽。水作為冷卻劑在反應堆中吸收核裂變產生的熱能,成為高溫高壓的水,然后沿管道進入蒸汽發生器的
U 型管內,將熱量傳給 U
型管外側的汽輪機工質(水),使其變為飽和蒸汽。被冷卻后的冷卻劑再由主泵打回到反應堆內重新加熱,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一個封閉的吸熱和放熱的循環過程,這個循環回路稱為一回路系統。
常規島部分包括汽輪發電機系統和二回路系統,主要作用為利用蒸汽推動汽輪機組發電。汽輪機工質(水)在蒸汽發生器中被加熱成蒸汽后進入汽輪機(圖中所示高壓缸和低壓缸)膨脹作功,將蒸汽焓降放出的熱能轉變為汽輪機轉子旋轉的機械能。汽輪機轉子與發電機轉子兩軸剛性相連,因此汽輪機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作完功后的蒸汽(乏汽)被排入冷凝器,由循環冷卻水(如海水)進行冷卻,凝結成水,然后由凝結水泵送入加熱器預加熱,再由給水泵將其輸入蒸汽發生器,從而完成了汽輪機工質的封閉循環,此回路稱為二回路。

2.常見核電站類型
(1)壓水堆核電站
最初是美國為核潛艇設計的一種熱中子堆堆型。使用水(輕水)作為慢化劑和冷卻劑。它主要由核島和常規島組成。壓水堆最顯著的特點是結構緊湊,堆型的功率密度大。同時與其他核電堆型比,經濟上基建費用低、建設周期短、輕水價格便宜。三里島核事故中發生堆芯損壞的為壓水堆。目前我國已運行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大部分為壓水堆。
(2)快中子堆核電站
是快中子引起鏈式裂變反應所釋放出來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核電站??於阎袥]有慢化劑,主要的冷卻劑是液態金屬鈉或氦氣??於言谶\行中既消耗裂變材料,又生產新裂變材料,而且所產可多于所耗,能實現核裂變材料的增殖。
(3)石墨堆核電站
以石墨作慢化劑材料,以水(輕水)作為冷卻劑。切爾諾貝利事故后,即廢止此堆型的建設。
(4)沸水堆核電站
使用水(輕水)作為慢化劑和冷卻劑。沸水堆只有一個回路。水通過反應堆堆芯,轉化為蒸汽后直接到汽輪機廠房做功。因此,沸水堆具有直接循環、工作壓力低、堆型出現空泡安全系數高等特點。
(5)重水堆核電站
用重水(D2O)作為慢化劑的反應堆。目前重水堆主要以加拿大CANDU為代表。重水堆是以重水作慢化劑的反應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鈾作為核燃料。重水堆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利用天然鈾作為核燃料,同時實現不停堆換料。但基礎投資比重大、堆芯體積大。
(6)高溫氣冷堆核電站
一種用高富集度鈾的包敷顆粒作核燃料、石墨作中子慢化劑、高溫氦氣作為冷卻劑的先進熱中子轉化堆核電站。目前高溫氣冷堆有直接循環、間接循環和特高溫冷堆三種形式。高溫氣冷堆具有選址靈活且熱效率高、高轉化比、安全性高、對環境污染小、有綜合利用的廣闊前景等優點。在燃料制造、工藝技術和后處理等方面存在困難。
3.我國核電站分布
截至2022年7月,我國所有在運的核電機組共54臺,裝機容量約52150兆瓦,在建核電機組共21臺,總裝機容量約23511兆瓦。其中,21臺在建機組中有10臺采用的是華龍一號。目前國內在運及在建核電機組均位于沿海地區。

以上梳理了核電站發電原理及類型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核電行業研究:核電自主崛起重啟新生之路-210930(29頁).pdf
核電設備行業專題報告:核電東風至揚帆再起航-220319(60頁).pdf
2022年我國核電產業鏈發展分析及核電設備市場空間規模預測報告(2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