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指國家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應稅所得征收的一種稅,適用于本國公民和在本國取得收入的外籍個人。自從1799年個人所得稅在英文問世,至今己經成為了全球大部分國家非常重要的一項稅種。我國個人所得稅的雛形出現在50年代初,政務院發布了《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其中明確“薪給報酬所得稅、存款利息所得稅”的要點準則,然而這個準則發布時,新中國剛成立,我們的經濟水平和社會水平都比較低,并未真正施行。我國個人所得稅自1980年才真正開始實施,到目前個稅走過30多年的歷程,期間也經歷了幾次個稅改革。

2.個人所得稅征收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對象是無論是否在中國境內居住但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港澳臺同胞和外籍人員。個稅所得的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前者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后者承擔有限納稅義務。
3.個人所得稅征收的內容
個人所得稅是從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中獎、中彩票),其他等中征收的。
4.個人所得稅征收的標準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并用法,注重源泉扣繳。所謂源泉扣繳是指所得支付者每次向納稅人支付所得款項時代納稅人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做法。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
3)比例稅率: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為應納稅所得額和適用稅率的乘積減去速算扣除數,而應納稅所得額應為扣除三險一金后的月收入減去扣除標準。
5.個人所得稅的減免政策
首先,我們要分清起征點與免征額的區別。起征點是指個稅征收的界點,而免征額是在征稅總額中免予征收的數額,即個人所得稅在滿足生活費用的基礎上才征收。其次,減免政策是對部分納稅人給予照顧、減輕稅收負擔的一種特殊方針。而我們通常說的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指提高免征額或者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
以上就是有關于個人所得稅的定義、征收對象、征收內容、征收標準和減免政策相關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稅務行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土地使用稅?特點是?征收標準一覽
什么是計稅價格?有哪些?
什么是智能財稅?對企業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