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若想開拓國外市場,在行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這一過程中,不少企業會選擇跨國并購。那么,跨國并購具體是指什么?本文將介紹其內涵、起源及發展。

1.跨國并購
跨國并購通常是指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企業,為了獲得另一國家或地區企業部分或全部資產,采用特定的融資與支付方式,最終實現對目標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并擴大市場規模、突破貿易壁壘等??鐕①徎顒訉儆谑袌鼋洕偁幓漠a物,企業可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普通并購活動比較來看,帶來的機會更大,所面臨的風險也更高。
2.跨國并購內涵
跨國并購可以被理解為一國企業通過跨國收購或兼并方式,將其他國家的全部資產資源或公司經營控制權購買下來??鐕召徥侵覆①徠髽I獲得被并購企業資產資源和生產經營控制權,使得被并購企業作為并購企業的子公司;跨國兼并意思是兩個分別屬于不同國家的公司的資產資源和生產經營能力結合成新的法人實體。
(1)跨國收購
收購(Acquisition)意為獲取,即一個企業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的資產或股權,從而實現對該公司企業的實際控制的行為。有接管(或接收)企業管理權或所有權之意,可分為資產收購與股權收購。
(2)跨國兼并
兼并(Merge)指公司的吸收合并,即一公司將其他一個或數個公司并入本公司,使其失去法人資格的行為。是企業變更、終止的方式之一,也是企業競爭優勝劣汰的正?,F象,可分為吸收兼并與創立兼并。
3.跨國并購的起源與發展史
(1)起源
西方跨國并購理論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左右,是由一位外國學者提出的壟斷優勢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的不完全性和直接對外投資的壟斷優勢是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在20世紀70年代又由另一位學者提出內部化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所面對的市場可以按照外部市場和內部市場進行劃分,由于外部市場波動性及成本費用不明確性使企業不能通過交易關系獲得外國市場最大利益。20世紀80年代提出產品生命周期論,直到后來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的產生才漸漸形成了跨國并購投資理論。
(2)發展
在早期跨國并購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后期的交易成本理論、代理理論、激勵理論及博弈理論等在企業跨國并購理論中一直發展至今,由于這些理論的發展促進了跨國并購理論的快速發展。通過競爭降低成本、接近市場以及不斷創新產品新的三位一體跨國公司模式彌補了前期的跨國理論缺陷。后期有學者指出企業特有性因素將直接影響企業跨國并購方式和新建投資兩種方式的偏好和選擇。近幾年,跨國戰略聯盟理論、協同效應理論以及市場缺陷理論等成為跨國并購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
(3)應用
跨國并購理論對于實施跨國并購的企業有著巨大作用,可以指導企業參與跨國并購,從并購中獲得收益??鐕①徖碚摽梢赃\用于幫助企業實現無國界經營戰略,強化市場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等目的。面對全球性的企業跨國并購浪潮,跨國并購理論還可以運用于企業在市場中靈活進退,實現利用外資戰略而進行轉變。最后,跨國并購理論可以運用于國家發展方面,幫助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國家經濟增長,推動跨國并購進程,加速推動國際投資等。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并購融資?類型有哪些?影響因素一覽
什么是并購重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原因是什么?類型有哪些?
什么是綠地投資?和跨國并購的區別及優缺點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