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字遺產是什么?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法條表述: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并具體列舉了七項,最后一項為究底性條款,規定的是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這些遺產都表現為財富的一種,可以為當事人所利用,具有一定的財產價值,一般表現為物的形態。
而數字遺產與我國傳統遺產有所不同。在不同的研究領域及不同的語境下,數字遺產的概念也可能是不同的,內涵是多樣的。但綜合而言都統一于數字遺產是以互聯網為載體,以網絡數字數據為表現形式的人類遺產。
2、數字遺產有什么?
人們在互聯網產生的所有數據都能成為數字遺產,不僅是充值余額以及“真金白銀”購買的數字資產,還有朋友圈記錄、游戲皮膚等數字記錄。

而這些各種各樣的“數據”,不僅本身具有價值,“數據”帶來的社會價值也應該得到關注。無人登陸導致不當的注銷,對于很多有價值的數字遺產將是巨大的損失。

隨著數字遺產的價值越來越高,許多年輕人將數字遺產的處理方式寫進遺囑。據中華遺囑庫今年發布的數據,分別有10.69%的80后和21.35%的90后將數字遺產的處理方式寫進遺囑。

通過收集新浪微博熱搜#死后如何處理社交賬號#、#朋友去世微信要刪除嗎#詞條下所有網友微博正文(截取時間至2021年8月26日11時),篩選出網友關于數字遺產刪還是留的討論內容,近八成年輕人選擇不刪除社交平臺等數字遺產。

“死后會有人想要看我的微博不?
”......在社交平臺數字遺產相關討論中,選擇“留”的人認為這是來過人世的證明,想給活著的人留個念想;選擇“刪”的人認為不希望自己的隱私被過多暴露和遭到猜測。


3、數字遺產繼承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許多國家、地區、組織都已經意識到數字遺產繼承的必要性。目前看來,國外針對數字遺產繼承的相關立法工作比我國起步較早。

雖然國內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但是各大國內互聯網平臺針對逝者賬號還是推出了“紀念賬號”、“資產繼承”等服務。

隨著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遺產的繼承將是全社會不可回避的問題。然而,數字遺產涉及的項目之多、權利與隱私問題之復雜也將要求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完善,社會各界企業出臺更好的解決措施。
資料來源:頭條新聞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