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衛生服務承包指南》。
報告指出,各國政府正在努力提高衛生系統應對COVID-19的能力,同時保持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的機會。利用私營部門的資源至關重要——在許多國家,私營部門是包括窮人在內的保健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據估計,在泛美衛生組織、非洲和世界反腐敗組織地區,私營部門提供了40%的保健服務,在西羅地區為57%,在歐洲反腐敗組織為62%。
這種情況突出了私營部門有效治理的重要性,以優化和協調衛生系統資源的使用。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重要工具是訂約。
公共當局可以利用訂約來購買衛生服務,以提高國家的應對能力;通過確定私營部門實體的活動,如其提供的服務的質量和價格,來管制它們。
指南概述了在緊急情況下按以下四個步驟組織的逐步合同流程:
1) 明確合同的目的和結構;
2) 規劃采購流程;
3) 采購并簽訂合同;
4) 監控合同關系。

在COVID-19造成的緊急情況下,公共當局可以利用與私營衛生部門的合同來實現重要的衛生系統目標。這些目標的例子包括:
1. 擴大獲得COVID-19檢測和治療的機會,包括窮人和其他服務不足群體的機會;
2. 通過讓私營部門提供與COVID-19無關的基本衛生服務,如緊急手術、產婦服務或癌癥治療,減輕公共衛生部門設施的壓力;
3.
利用額外的資源填補公共部門能力缺口的能力,例如提供遠程醫療等技術解決方案,提供額外的檢疫設施,為疫苗接種計劃提供支持服務和“冷鏈”供應服務,和/或提供疫苗接種計劃;
4. 使私營衛生部門的運營與國家政策保持一致應對策略,包括確保私營衛生部門遵守所有相關的臨床、感染控制和報告標準。
指南最后建議,通過這一進程,當局可以將新的能力、活動和工作方式制度化,以加強當前的應對工作,并幫助它們更好地重建——加強核心衛生系統的職能,以便能夠有效地應對未來的緊急情況,而長期目標背后的動力,比如全民醫保(UHC),可以重新獲得和加速。
文本由@云閑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衛生服務承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