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FT主要交易平臺
目前NFT主要交易平臺有OpenSea(全球最大NFT綜合交易平臺)、Rarible(社區驅動型的去中心化市場)、NiftyGateway(獨家聯名
)、superRare(綜合實力強勁)、Foundation(社區主導的策展模式)、MakersPlace(限量版NFT)、VIV3(可組合性)、zora(限量版代幣化產品在線市場)、KnownOrigin(老牌加密藝術交易平臺)、Async
Art(可編輯藝術品)。

OpenSea,全球最大的加密數字藏品市場,于2017年成立,主要售賣數字藝術品、加密收藏品、游戲物品及其他建立在以太坊ERC-721和ERC1155標準上的數字資產,主要依靠收取交易費盈利。
OpenSea競爭優勢:
(1)產品類型和數量最多。截止到2022年1月7日,OpenSea的NFT數量超過了2千萬,另外,至少有超過6000個NFT藏品經歷過一次交易。
(2)價格優惠。買家交易費2.5%,其他傭金收費如游戲道具需收取游戲項目方7.5%費用,和同行相比價格優惠(同行手續費費率基本在10%--20%之間,如國際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收取買家傭金約為12%-25%,收取賣家傭金約為2%-9%)。
(3)新手進入門檻低。用戶可自行創建NFT且無需支付gas費,競對如SuperRare和Foundation屬精心策展、偏向專業化的NFT交易平臺。
2、國家對NFT的最新政策梳理
2021年3月13日區塊鏈被正式列入到“十四五”規劃綱中
主要內容:推動智能合約、共識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統等區塊鏈技術創新,以聯盟鏈為重點發展區塊鏈服務平臺和金融科技、供應鏈管理、政務服務等領域應用方案,完善監管機制。這反映出我國對于區塊鏈的戰略重視度。
2021年6月7日工信部和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主要內容:進一步夯實我國區塊鏈發展基礎,加快技術應用規?;?,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區塊鏈產業生態體系,實現跨越發展。
2021年10月15日中央網信辦會同18部委組織申報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
主要內容:申報試點分為特色領域試點和綜合性試點兩類,特色領域試點是面向試點工作內容中實體經濟、社會治理、
民生服務、金融科技等四個大類16個領域開展的行業性試點。綜合性試點原則上是在地級及副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的跨(多)行業應用。
2021年10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
主要內容: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2021年10月18日中國技術市場協會組織召開“NFT 平臺與產品評測團體標準”編制工作啟動會
主要內容:科技部下屬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聯合多家產學研機構成立工作組,共同開展《NFT平臺與產品評測》團體標準研制、起草工作。旨在進一步探索知識產權領域的數字化轉型與數字科技應用,盡快建立起一套適合中國國情、滿足國內
NFT 行業長期健康發展需要的相關團體標準。
2021年10月31日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牽頭,中國美術學院、湖南省博物館、螞蟻集團等共同發布《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
主要內容:《公約》指出,要堅守區塊鏈技術服務數字文創產業發展初心,為數字文創作品確權及流轉提供創新解決方案,讓創作者的作品能更好觸達市場,促進原創文化行業繁榮發展。充分運用區塊鏈技術保護鏈上數字文創作品版權,保護創作者合理權益。
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主要內容:積極關注和培育元宇宙相關技術的發展。加強底層核心技術基礎能力的前瞻研發,支持滿足元宇宙要求的沉浸顯示、實時交互、海量連接、巨量通信、邊緣計算、傳感技術、圖像引擎、區塊鏈等技術的攻關。推進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終端研制和系統化的虛擬內容建設,鼓勵元宇宙在公共服務、商務辦公、社交娛樂、工業制造、安全生產、電子游戲等領域的應用。


數據來源:《互聯網傳媒行業數字資產:元宇宙的最重要邊際及投資機會之一-220109(2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