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可穿戴設備包括哪些?
智能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環、3D眼鏡等,其中,智能手表是炙手可熱的數碼產品,可將手表內置智能化系統、搭載智能手機系統而連接于網絡而實現多功能,能同步手機中的電話、短信、郵件、照片、音樂等。智能化系統由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匯集而成的針對某一個方面的應用智能集合。隨著市場對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增加,傳感器、光纖通信、觸控面板等領域將收益,也將帶動稀有金屬銦、鍺、鎵等品種消費增長。

2、可穿戴設備發展歷程
2002年及之前]可穿戴的起源
(1)20世紀60-70年代是智能穿戴設備的萌芽期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制的用于輪盤賭的設備是歷史上第一個可穿戴設備,如圖1所示。隨后的幾十年,也有不少科學家在這方面繼續探索,在這期間問世的典型產品是基于AppleⅡ6502計算機研制的智能穿戴計算機原型。1975年,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計算器手表。1977年,CC
Collins為盲人開發了一款可穿戴設備,使用頭戴式攝像頭將圖像轉換成背心上的觸覺網格。1979年,索尼推出Walkman卡帶隨身聽。
(2)20世紀80-90年代末是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時期
20世紀80-90年代,可穿戴設備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如圖3所示。1981年,史蒂夫·曼恩制作出歷史上第一個頭戴式攝像機,這個攝像機可謂谷歌眼鏡的鼻祖。1984年,卡西歐開發Casio
Databank CD-40,這是全球最早的一批能夠存儲信息的數字手表之一。1989年,Reflection Technology開發Private
Eye頭戴式顯示屏。1990年,Olivetti推出一款胸章,可以將用戶的ID發送到辦公樓上的紅外接收器,從而追蹤用戶所在位置。1993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KARMA增強現實系統,其中包含了一臺Private
Eye頭戴式顯示屏;Megellan公司推出了消費級手持GPS設備。1994年,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腕式電腦,將鍵盤和顯示屏固定在前臂上;史蒂夫·曼恩開發出專門記錄生活的可穿戴無線攝像頭。199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卡耐基梅降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聯合舉辦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之后,可穿戴計算和可穿戴設備開始在學界和業界受到廣泛的重視和研究,并逐漸在工業、醫療、軍事、教育、消費品、娛樂等領域表現出應用潛力。
(3)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智能穿戴進一步發展
1998年,Trekker根據曼恩的成果推出了商用產品。1999年,RIM(現已更名為“黑莓”)推出首款產品——RIM
850雙向尋呼機。2000年,全球首款藍牙耳機發貨。此外,1998年的Seiko Reputer、2002年的Fossil Wrist PDA、Hitachi
Porma、ZYPAD、Panasonic也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2002-2014年]可穿戴設備蓬勃發展
2006年,耐克的蘋果團隊開發了一款記錄行走距離和速度的設備,需要與iPod
Nano配合使用。2008年,Fitbit推出首款健身設備,可以夾在衣服上,并追蹤用戶的步數、行走距離、熱量消耗、運動強度和睡眠狀態;Looxie推出可以固定在耳朵上的可穿戴攝像頭,每天最多能記錄10小時視頻。2010年,Brother推出AiRScounter頭戴式顯示器,可以將大小相當于14英寸屏幕的內容投影到用戶前方1米左右的地方。2011年,Jawbone推出Up健身腕帶,可以追蹤睡眠、運動、飲食狀況,并與智能手機應用關聯。
2012年,索尼推出SmartWatch,使用藍牙與Android手機相連;Pebble發布Pebble
Watch,提供健身和健康追蹤、上網、語音導航等功能,可以使用藍牙技術與智能手機應用相連;Google發布Project Glass計劃。
2013年,谷歌向部分用戶推出測試版谷歌眼鏡,谷歌眼鏡是一款固定在眼鏡上的光學頭戴顯示器,可以通過語音控制,而且能夠利用WiFi網絡上網。全球第一大Android智能手機制造商三星發布Galaxy
Gear智能手表,可以使用藍牙與Android智能手機相連。日本汽車制造商日產發布Nismo智能手表,可以為駕駛員提供平均時速、油耗和駕駛員心率等信息。果殼電子發布智能手表GEAK
Watch 1、手環、智能戒指。奇虎360發布360兒童衛士手環。
進入2014年,可穿戴設備產品更是紛彩異呈。如:Google發布AndroidWear和云健康管理平臺Google
Fit;摩托羅拉圓形MOTO360發售;Apple發布Health
Kit平臺,公布AppleWatch,正式推出第三方應用開發平臺WatchKit;微軟發布Microsoft Health和Microsoft
Hand;三星發布健康監控手環Galaxy Gear fit及預裝Tizen OS的智能手表;小米手環發布,銷量超過100萬;果殼電子發布圓形智能手表GEAK
Watch 2。除了以上各類世界頂尖的企業涉足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國內眾多中小型創業公司也紛紛涉足可穿戴領域,開發出各類手環手表類產品,欲搶占市場先機。
2015年以后智能穿戴暢想未來
據預測,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只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一個開始,今后智能穿戴產品將會覆蓋人體的各個重要部位和不同的行業,從頭到腳,從衣物到飾品(見圖5)。比如,太陽能比基尼具有太陽能充電功能,可對隨身攜帶的任何電子設備進行充電;充電鞋有一個“發電鞋底”,能將你的腳底熱能轉化為電能。此外,鍵盤牛仔褲、能變換任何圖案的連衣裙、可監測運動量和健康狀況的腕帶,都已經成為現實中觸手可及之物;同時,各種獨具創意的概念設計,也正以百花齊放之勢出現在科技刊物中,并被納入頂級企業的研發日程。據市場調研公司高德納預計,至2016年,智能穿戴智能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就會達到100億美元,到21世紀20年代,市場將會賣出近7000萬件智能穿戴式裝備,而整個互聯網市場將會向移動終端傾斜。今后智能穿戴設備將成為未來移動智能產品發展的主流趨勢,將極大地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概覽(32頁).pdf
巨量算數: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白皮書:半部暖陽(66頁).pdf
德勤:可穿戴設備采礦的未來利用宣傳提高安全性(英文版)(1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