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又被稱為高技術產業、新興型科技產業、高科技產業等,泛指那些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不斷形成尖端科學知識,并將其發展成科技成果,在此基礎上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循環往復,形成高度集中的知識密集型技術,是對尖端、先進技術產業的總稱。目前較為權威的定義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研究開發經費占總產值的比例作為界定標準,目前這一界定標準為8%,高于8%既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業。

2.高新技術產業有哪些
2002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印發了《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的通知》,按照該統一口徑,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包括以下幾種:生物醫學工程產業、醫藥科學、輻射技術產業、基本物質科學、地理科學、生態科學、海洋工程技術產業、環境保護技術產業、新材料技術產業和材料科學、高效節能技術產業、能源科學和新能源、微電子科學、光電子科學、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光電一體化產業、航天技術產業和空間科學。
3.高新技術產業特點
(1)高創新性
創新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要求。因為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產品存在的周期較短,更新換代速度極快的特點,因此對高科技產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另外,資料表明高新技術企業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要比傳統企業多75%,需要多種知識的融合,才能擁有科技產業領域里的高層次技術。
(2)高投入性
產品的研發是一個漫長而又極具挑戰性的過程,它以科學技術的創新性為前提,需要不斷的投入資金,高科技產品只有在多次的試驗后方能投入生產,這其中既包括人力資本的投入,也包括研發經費的高投入,一般用于高科技產品研發經費占總銷售額的30%。首先,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階段,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舒適安靜的環境為艱苦奮斗的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作息,高新技術產品的成功研發需要科學家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斷探索,這就要求企業一直要保持現金流穩定。其次,高新技術企業需要不斷的引進先進設備、新技術和技術的消化吸收才能完成科技成果的轉化,在商業化階段,企業還需要加大產品推廣、營銷的投入,更需要綜合性的管理人才。
(3)高風險性
當然,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種不確定性隱含在各個環節之中,如技術開發的不確定性,當科研人員提出一個很好的想法時,他們不斷地試驗,探尋是否具有可實施性,他們對結果是未知的,可能100次的試驗只有最后一次才能成功。當實驗成功時,才能把產品投入生產,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如特定生產資料的稀缺、制作程序復雜、難以生產等問題,更存在市場銷售、市場定位、資金支持的不確定性。高新技術產業面臨的風險多樣,如技術風險、資金風險、市場風險等等。
(4)高外部性
雖然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但是因為其固有的社會屬性,研發成果經常為社會所共享,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對于一些基礎科學的研究,會給企業帶來收益,但是要遠小于社會收益。高新技術產業的外部性主要通過市場溢出和知識溢出兩種方式表現出來。
(5)高集聚性
產業集聚是指大量專業化的企業和特定機構在在某個區域內高度集中,形成特色的產業園區使同質性企業的活動深深扎根在一起。產業的高聚集性特征,使處于集群中的高新技術企業間產生密切的聯系,為集群內企業間交易的穩定性提供了一定的保證,同時節約了部分交易費用,有利于實現企業間的信息共享,促進了高新技術企業間的良性競爭。同時,專業化的社會分工,容易形成地區性新產品、新技術的孵化器。
(6)高成長性
高新技術企業的高成長性不僅包括企業價值的不斷增長還包括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傳統的產業需要多年的積累,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才能在局部競爭中獲得優勢。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是滲透式和擴散式的,一旦研發成功出新產品并投入使用,企業的利潤成倍的增長,并形成壟斷地位。例如國內的小米、華為、科大訊飛、騰訊等科技企業的迅速崛起。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參考報告:《思略特:海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模式的探索(11頁).pdf》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20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