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農業物聯網?
農業物聯網是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綜合應用,對各種農業要素進行數字化改造,從而實現對農業要素的“全面感知、可靠傳輸、綜合處理、反饋控制”。
具體而言,就是運用FRID辨識設備、視覺采集終端、GPS系統等各類設備,廣泛地采集農業生產、畜禽養殖、農產品流通等領域的現場信息,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等信息傳輸渠道進行信息傳輸,最后將獲取到農業信息進行融合、處理、分析,并通過智能化操作終端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農業管理智能化、農業設備控制最優化、農業交易電子化,進而實現農業生產優質高效的目標。
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十分廣泛,主要有:智能化生產管理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病蟲害生物控制等多個方面。
農業物聯網網絡架構

1、感知層
感知層主要是識別物體和采集信息。常見的感知設備包括:環境信息傳感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氣象數據監測器、攝像頭、GPS設備等。
該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各種手段將現實世界農業生產等物理量,實時轉化為虛擬世界可分析處理的數字信息。
2、傳輸層
傳輸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該層主要進行信息的傳遞,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一般由通信與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的融合網絡、管理中心、信息處理中心等部分組成。
該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多種網絡技術與方法將采集到的農業數據信息進行匯聚,從而實現信息的整合以供進一步的分析處理。信息匯總層涉及的網絡應用技術包括: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等。
3、應用層
應用層實現物聯網技術與農業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并與農業行業的需求結合,實現農業生產管理智能化,并且最終提供相應的應用服務。應用層主要是根據農業各行業的特點和需求,運用互聯網技術與手段,開發適合農業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將物聯網的技術優勢與農業的生產經營、信息管理、組織調度結合起來,形成各類的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滿足共性的及個性的應用需求。
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產業鏈
農業物聯網行業上游主體是軟硬件及配套資源供應商,為中游的網絡服務商提供設備生產所需的軟硬件及農業大數據資源。
中游主體包含農業物聯網設備生產商、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為下游需求主體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
產業下游需求主體包含由政府部門主導的農業物聯網區域示范工程、現代農業示范園,以及現代農業集團。

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商業模式
(1) TO-G
農業物聯網公司在政府對示范工程及農業示范園區的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出售農業物聯網產品及解決方案盈利。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還在起步階段,行業的發展有賴于政府的頂層設計及資源規劃。政府通過進行農業物聯網區域示范工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實現農業物理網技術、產品及服務的推廣。
(2) TO-B
農業物聯網企業通過向現代農業集團出售相關產品或解決方案盈利?,F代農業集團是農業物聯網設備及服務的另一需求主體,例如香港利農集團、山東魯商集團。該需求主體多數具備較強的資金、技術、現代化管理理念優勢,農業物聯網設備及系統的部署將為其提高生產及管理效率。
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商業模式

內容來源: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36頁).pdf》
推薦閱讀:
《中國物聯網產業應用聯盟:物聯網行業中國物聯網平臺產業市場研究報告(2020版)[103頁].pdf》
《【研報】物聯網行業專題:物聯網賽道可重配-20200914(1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