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耳朵經濟
“耳朵經濟”的起源最早是隨著2004 年語音增值業務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2012年起,網絡移動音頻產業悄然誕生,近年來得到持續不斷的發展,網絡移動音頻產業市場容量增加,用戶規模擴大,成為了“耳朵經濟”新代指。
“耳朵經濟”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變化,現在主要指的是以網絡直播、有聲讀物、知識付費為主要形式的經濟形式。和以視覺沖擊為主要刺激源的“眼球經濟”不同的是,“耳朵經濟”的刺激對象是聽覺,能夠讓人調動更少的感官進行信息獲取,有更強的伴隨性;同時音頻與視頻相比,耗費的流量更少,相應的人或獲取音頻的成本就更少了。

2011年9月,隨著蜻蜓 FM 正式上線,“耳朵經濟”開始發展,2016年知識付費成為一種大家接受的商業模式,“耳朵經濟”獲得轉型發展,并于2018 年成為風口,得以進一步發展。
2 耳朵經濟的內容
網絡聽書、知識付費和音頻直播三種類型是耳朵經濟最常見的三種模式,這三種類型有PGC模式和UGC模式兩種不同的內容生產模式,除此之外,喜馬拉雅APP 還獨創了專屬的PUGC 模式。
(1)PGC模式:專業生產內容,內容來源有與電臺、電視臺授權合作、版權購買、專業人士自制上傳、自制節目四種。
(2)UGC模式:用戶生產內容,用戶將自己的原創生產內容通過平臺發放,同時也可以平臺為場地展開社交活動。主要代表是喜馬拉雅APP 和荔枝,兩者以UGC模式起步,后期喜馬拉雅引入了PGC模式,荔枝在爭奪版權的 PGC 化競爭中失利,堅持了 UGC 道路。
(3)PUGC模式:PGC+UGC 雙軌并行,喜馬拉雅APP是目前排名第一的音頻平臺,實行的就是PUGC 模式。即在平臺建立之初選用的是 UGC
模式,培養大批草根主播,后期隨著市場環境和受眾需求的變化,增強用戶黏性成為平臺發展的重點,于是開始采取 PGC
模式提高內容的質量,通過簽約主播、主播認證的方式保證平臺內容的穩定生產和質量上乘。
3 耳朵經濟的特點
據相關研究學者的調查總結,“耳朵經濟”的形成背景和操作特性使耳朵經濟具有以下特點:
(1)傳播者平民化:普通用戶也可以很輕松的上傳和下載音視頻
(2)傳播內容多元化、專業化:移動音視頻平臺上有著豐富的音視頻資源和,給用戶提供多元化、豐富的音視頻
(3)傳播過程碎片化、互動性強: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不受年齡、身份、學歷限制的獲取所需的音視頻,只專注于聽覺,打破了顏值和金錢即正義的壟斷
(4)受眾分眾化:用戶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內容
參考文獻:羅翊《“耳朵經濟”的內容生產及發展策略》
推薦閱讀:
《易觀分析:2020年中國音頻產業生態發展分析(32頁).pdf》
《易觀分析:2019中國音頻直播市場專題分析(37頁).pdf》
《【精選】2021年音頻SoC前景與恒玄科技公司優勢分析報告(3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