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發銀行(ADB)于2021年2月發布了《2021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讓數字平臺為亞太地區服務》。
在新冠疫情之后管理全球化和區域整合
新冠疫情測試了全球衛生和經濟系統的彈性。自2019年12月首次報道以來,冠狀病毒病感染了1億多人,造成超過220萬人喪生。該病毒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它關閉或影響了人類活動的幾乎所有領域,從旅行到教育,商務和工作,以及社會和家庭生活。
圖1 全球新冠疫情確診病例,按地區(百萬)

新冠疫情的毀滅性影響迫使許多地區,國家和地方以下各級政府實施嚴格的邊境管制,封鎖和社區隔離,以遏制毒品傳播的蔓延。
在亞洲,用于應對流感的牛津新冠疫情政府反應嚴謹性指數從2月份的約20個指數點波動至4月的高點76,在10月和11月跌至50指數點,在12月中旬上升達到53個指數點。
疫情使世界陷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到2020年,預計全球經濟將萎縮3.5%,比2019年的2.8%下降6.3個百分點。國際勞工組織估計,截至2020年5月,全球約有73.7%的工人受到流動性限制的影響,而亞洲
開發銀行(ADB)估計有2.42億人失業,并且放棄了1.8萬億美元的工資收入。
圖2 牛津新冠疫情政府回應嚴格指數-亞洲,2020年

貿易與全球價值鏈
隨著經濟體開始退出封鎖,恢復經濟活動以及人員和貨物的流動性,預計貿易增長將有所恢復。 首先是中國在今年年初進入鎖定狀態。
與區域趨勢相反,從2020年4月開始,中國貿易價值開始再次上升。在整個第二季度,中國的貿易價值增長從2020年3月的8.2%穩定恢復至2020年11月的11.4%。
圖3 按價值和數量劃分的每月貿易量(亞洲)

到2020年10月,亞洲的進出口量和價值增長趨勢總體上遵循全球商業信心的軌跡。與健康風險和經濟活動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給包括亞洲在內的全球貿易帶來了持續的下行風險。
盡管在大流行期間海上和陸地運輸一直具有韌性,但航空貨運卻十分脆弱,各種旅行限制和自愿旅行限制可能會阻礙國際貿易的復蘇。
圖4 全球商業信心與亞洲貿易量增長

跨境投資數據
在2018年下降12.1%之后,2019年FDI增長了3.0%。
2019年,全球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從2018年的1.50萬億美元增至1.54萬億美元。流入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從2018年的5,533億美元下滑7.7%,至2019年的5,105億美元。
圖5 按目的地分列的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萬億美元)

第一季度的并購(M&A)情況更糟,僅完成了2,089億美元的交易。
這一水平不到2019年第一季度記錄水平的一半。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而導致的項目延期和延期對綠地投資產生了負面影響,而由于預期企業盈利下降而采取的謹慎措施阻礙了并購。
圖6 2003-2020年第一季度估計的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未開發的地區和并購(十億美元)

移民運動現象
2019年亞洲移民人數為9030萬,而全球移民人數為2.716億。
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通過健康,社會經濟和保護危機影響了他們的生活。2019年,世界各地的國際移民人數達到2.716億,比2015年增長9.2%
2019年,國際移民約占全球人口的3.5%。從2015年開始,所有地區的移民數量繼續增長。32亞洲的全球移民從2015年的8400萬增長了7.6%,到2019年為9030萬。
中東(16.8%)和非洲(12.5%)最高。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亞洲開發銀行(ADB):2021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讓數字平臺為亞太地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