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開源?
開源,英文Open Source,即開放源代碼,興起于軟件行業。此概念出自1998年著名黑客社區Debian的社長Bruce Perens起草的“自由軟件指導方針”。
開源具有自由開放、共建共享的特性,是一種源代碼開放共享的開發模式。開源的本質在于開放、共享、協同,作為一種創新協作模式,開源總體包括開源硬件、開源技術、開源軟件、開源文化、開源經濟等。
開源是創新的基礎,無論是在全球范圍還是中國國內,開源正在推動深度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是重要途徑也是核心動力。如今技術領域的開源已包含源代碼、源數據等技術和資源的開放共享,源代碼仍然是開源的主要內容。
在開源模式下,使用者在遵守許可限制的前提下,可自由獲取源代碼,并可使用、復制、修改和再發布。這種模式實際上是一種依托互聯網平臺,大規模群體智慧通過共同參與和協作,不斷累積智慧,實現持續創新的方法。

中國開源的發展歷程
1.啟蒙階段(1991-1998年)
1991年,中方代表團與美國AT&T-USG合作,美方將最新開發的Unix版本——Unix
SVR4.2源代碼向中方開放,中方成為全球獲得源代碼的第二家。
2.萌芽階段(1999-2008年)
隨著Unix、Linux中國用戶的急劇增長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國自發地涌現出一批開源社區和開源企業。
在中國開源發展的萌芽階段,Linux技術的快速普及起到了核心的推動作用。拓林斯、中標軟件、共創開源、中科方德、凝思科技、新華富才等等Linux發行版不斷涌現。
2008年是中國開源發展重要的分水嶺,以Kernel、Apache、OpenOffice為代表的國際知名開源社區紛紛選擇在北京召開全球技術峰會,作為他們進入亞洲的第一步。
3.發展階段(2009~2018年)
在2009年前,中國常被視為國際開源資源單純的使用者,2009年之后,中國開發者提交的代碼被Linux基金會接受,其排名穩居世界前四(Kemel
2.6.27之后),中國開始成為國際開源資源的貢獻者。
在2009年之后,伴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一批有實力有抱負的知名科技IT企業、互聯網公司開始選擇擁抱開源。Linux基金會的執行董事Jim
Zemlin曾表示,“這些中國科技公司無論從開源技術上,還是產業、經濟發展上,已經走進世界領導者行列。
在2009-2018年中,中國開源場面繁榮,從開源開發者數量的激增,到開源社區的多樣化,再到知名科技企業自內而外的擁抱開源。不論是初創企業還是千百億體量的科技巨頭紛紛在技術上全面擁抱開源,并越來越重視對上游開源社區和開源基金會的投入和貢獻。
4.加速階段(2019年至今)
從2019年至今,中國開源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加速階段。據Linux基金會統計,來自中國的開發者的貢獻已經居全世界之首(Kernel
4.14至今)。中國開源發展進入深水區,開源生態的完整性,開源社區的成熟型,開源商業模式的多樣性和復合性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開源軟件產業相關政策梳理
2016年9月,《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實施意見》:支持開源社區、開發者社群、資源共享平臺、捐贈平臺、創業沙龍等各類互助平臺發展。
2017年11月,《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支持建設一批能夠融入國際化發展的開源社區,提供良好開發環境,共享開源技術、代碼和開發工具。
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開源社區發展,構建有利于創新的開放式、協作式、國際化開源生態。
2018年8月,《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秉持開放開源理念。倡導開源共享,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加強對外合作,推進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建設,支持開源社區建設。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支持數字技術開源社區等創新聯合體發展,完善開源知識產權和法律體系,鼓勵企業開放軟件源代碼、硬件設計和應用服務。
2021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支持建設國際化的開源項目和開源社區,共享開源技術、軟件代碼、硬件設計、基礎軟件和開發工具。
2021年6月,《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推進開源開放平臺建設,加強云原生架構、關鍵算法資源、低代碼工具等供給,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源生態。
2021年8月,《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探索建設國際化開源社區,支持搭建開源開放平臺,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源項目和產業生態。
2021年9月,《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北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打造自主可控軟件信息服務業,推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高端化,構建人工智能開源共性技術體系。
2021年10月,《“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研究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完善開源知識產權和法律體系。

內容來源:《艾瑞咨詢:源遠·流長—2022年中國開源軟件產業研究報告(64頁).pdf》
推薦閱讀:《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2021中國開源發展藍皮書(8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