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5G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5G標準“從地方語言”到“通用語言”
在通信技術早期,各國各自進行通信標準的制定,因此在那個時期通信技術標準繁多。但是不同的通信標準使得設備和服務難以通用。為了實現跨行業、跨國別的通信交互,聯合國建立了下屬組織——國際電信聯盟(ITU),負責國際通信標準的制定和發布。ITU的成立使得之前各國孤島般的“地方語言”逐漸整合成為了全球通信行業及相關垂直領域的“通用語言”。
1G-5G的場景變遷
縱覽通信技術發展歷程,1G實現了模擬語音業務;2G完成了從模擬制式向數字制式的轉變;3G實現了對移動多媒體業務的支持;4G則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新時代。與前幾代移動網絡相比,5G網絡能力有了飛躍發展,5G技術也將滲透至各個行業,并開啟物聯網時代。
5G三大應用方向:eMBB、mMTC、URLLC
5G網絡主要有三大優點,極高的速率,極大的容量,極低的時延。根據這些優點,國際通信標準組織為5G應用場景定義了三大方向:增強移動寬帶(eMBB)、大規模物聯網(mMTC)、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
5G從移動互聯網擴展到移動物聯網領域,服務對象從人與人通信拓展到人與物、物與物通信,將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
5G將全面影響各個經濟部門
作為新興通用目的技術,5G技術的商用化將引發新一輪投資高潮,促進5G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擴散滲透,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模式。
右圖中,顏色越深則表示5G對行業的影響程度越高。按5G的應用方向來看,“增強移動寬帶方向” 的應用場景在各行業中的影響最為廣泛;從行業的角度來看,5G在信息和通信行業的影響程度最高。
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
3G時代,中國商用化進程晚了8年;4G時代,中國商用化進程晚了3年;至5G時代,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全球通信產業從由歐洲主導的3G時代到由美國主導的4G時代,再到現在由中美兩國共同主導的5G時代。中國通信業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探索歷程。
中、美、韓三國搶跑5G
目前,全球5G商用進程中,中國、美國、韓國三國處于5G發展的前列。其次是日本、澳大利亞、歐洲國家等國。從5G的戰略意圖來看,中國、德國側重5G應用;美國、英國意在維持通信技術領先者地位;日本側重于在機器人/AR/VR等領域的應用、韓國意在通過5G實現“創新經濟”。
三大運營商5G戰略規劃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廣電成為了除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外,又一個獲得5G商用牌照的企業。截至2019年7月,全球共計發布28張5G商用牌照和94款終端產品。
手機行業市場格局演變
20世紀末: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三足鼎立
1998 年中國國產手機市場占有率接近于零。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作為當時中國手機市場的三大巨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 80%以上,中國國內市場基本被國外品牌壟斷。
1998年:中國牌照制度的傾斜讓國產手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1998年12月,為了保護國內手機市場,信息產業部和國家計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若干意
見》。該條法案的頒布意味著國內手機產業嚴格生產審批制度的開始。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里,信息產業部一共發出49張牌照,擁有手機牌照的企業數量為38家。
2003年:國產手機的小巔峰
在國家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 國內手機廠商經過幾年的行業經驗積累開始發起向外資手機的沖擊。據數據統計,1999 年,國產手機市場占有率僅5%;而至2003年底,中國手機品牌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國外品牌,占有率達55%。其中,波導、夏新、TCL等品牌進入銷量前10名之列。
2007年:國產手機打回原形
2004年底,信息產業部將手機核準權移交給國家發改委后,發改委將其變身為核準制。2007年10月,國務院宣布取消實行了兩年多的“手機生產核準制”。伴隨著政府監管體制的持續深化開放,潛在競爭者不斷涌入手機行業,國產手機發展低迷,外資手機重新占領了市場大頭。
據賽迪顧問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尼愛立信、LG五家外資手機廠商合計占比高達68.5%。而同期國產手機中,市場表現最好的聯想,其市占率也不到6%。
2008年:山寨機達到鼎盛
手機生產牌照核準制度的取消一方面讓國產手機再次陷入困境,而另一方面也使得被長時間關注的“黑手機”終于“合法化”成為了“山寨機”。2008年,山寨機達到鼎盛。此時,在華強北聚集的三千多家山寨機公司每年往世界各地銷售2億臺山寨機。值得注意的是,同年,喬布斯發布的iphone3G火遍了整個美國。iphone3G的流行宣告了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
2010年小米成立
2010年小米成立,并在短時間內依靠互聯網模式迅速獲得市場突破。隨著小米的成功,魅族、酷派、聯想、中興等品牌也加入了互聯網賣手機潮流中。國產手機重新迎來萬物復蘇的春天。
2012年:“百花齊放”
2012年,被譽為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元年。這一年,各路手機廠商都推出了智能手機,此時三星憑借強大的產品力占據市場領先地位。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三星以22.5%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獨占鰲頭,此外 “中華酷聯”依靠運營商渠道也在國內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
2015年:“百機大戰”
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暗潮涌動,傳統廠商與新品牌之間展開角逐,共同促成了2015新舊交替的手機市場格局。這段時期,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格局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梯隊,其中三星、華為、蘋果三家手機廠商處于市場的第一梯隊,蘋果在這一梯隊略顯弱勢。
2015年:手機行業醞釀新格局
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從增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這一市場競爭狀態的改變,一方面使得國內具有一定實力的手機廠商開始謀求向高端市場發展,以拓寬利潤空間;而另一方面則使得過去靠低價打市場的山寨手機廠商加速滅亡。
與此同時,國內電商渠道的崛起,使得中國手機市場渠道結構發生巨變。以手機專賣店、手機連鎖店、家電賣場、運營商營業廳為代表的傳統銷售渠道增長乏力,而線上渠道卻在快速發展。手機行業在這一年開始醞釀新的競爭格局。(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