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泛在學習
1988年,馬克·威瑟(MarkWeiser)提出泛在計算(UbiquitousComputing),并將這一概念應用到具體的學習范疇,由此便誕生了泛在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簡稱U-leaming)。
泛在學習的誕生是建立在泛在計算的基礎上,是一種強調任何人(Anyone)、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利用任何終端設備(Any
Device),最終獲取任何所需資源(AnyResource)的方式。泛在學習的實質是指學習的發生無所不在,學習的需求無所不在,學習資源無所不在,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個人的需求情況,利用終端設備,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學習活動。

2.泛在學習的特征
(1)即時性
即在用戶有需求的時候,系統可以進行及時的信息處理和提供,用戶可以隨時進行學習以及知識搜索。
(2)可獲取性
即用戶在泛在學習環境下可以簡單高效的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知識資源。
(3)交互性
即用戶與館員、其他學者可以產生良性的溝通和有效的知識交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4)適應性
即用戶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獲得與其匹配的技術支持。
3.泛在學習的優勢
就泛在學習的本質特點而言,它是“以人為中心,以學習任務本身為焦點”的學習。在泛在學習環境下,學習是一種自然或自發的行為。學習者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者所關注的將是學習任務和目標本身,而不是外圍的學習工具或環境因素。泛在學習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個優勢是具有泛在性。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接入他們所需要的文檔、數據和視頻等等各種學習信息。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于學習者自身的需求的,因此,學習是一種自我導向的過程。
另一個優勢是計算設備便攜先進。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深入,泛在學習將會是普適計算環境下未來的主流學習方式。這也是無縫學習的方向,很多學習時間就需要短時間,零碎時間一來補充以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以上梳理了泛在學習的定義、特征及優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機器學習是指什么?分類有哪些?應用場景一覽
什么是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是何關系?常用的技術有哪些?
清華大學:2022聯邦學習全球研究與應用趨勢報告(10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