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力信息化政策梳理
2021.3發改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加快發展東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
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智能調節能力,加強源網荷儲銜接。
2021.3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十四五”期間,公司將推動配套電源加快建設,完善送受端網架,推動建立跨省區輸電長效機制,已建通道逐步實現滿送,提升輸電能力3527萬千瓦;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支持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發展,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
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到2025年,該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0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
2021.3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
明確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路徑和重點。在實施路徑上,將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以先進技術突破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探索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
2021.5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做好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明確電力現貨試點范圍擴大,擬選擇上海、江蘇、安徽、遼寧、河南、湖北等6省市為第二批電力現貨試點。穩妥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鼓勵新能源項目與電網企業、用戶、售電公司通過簽訂長周期(如20年及以上)差價合約參與電力市場。引導新能源項目10%的預計當期電量通過市場化交易競爭上網,市場化交易部分可不計入全生命周期保障收購小時數。盡快研究建立綠色電力交易市場,推動綠色電力交易。
2021.7發改委《“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推進農村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發揮清潔能源供應和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綜合效益。推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生物質能、旅游康養等循環鏈接,鼓勵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組織園區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積極利用余熱余壓資源,推行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儲能一體化系統應用,推動能源梯級利用。
2021.7國家電網《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題的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1-2030)》
電源結構由可控連續出力的煤電裝機占主導,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轉變。推動新能源發電由以集中式開發為主,向集中式與分布式開發并舉轉變。負荷特性由傳統的剛性、純消費型,向柔性、生產與消費兼具型轉變。電網形態由單向逐級輸電為主的傳統電網,向包括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微電網、局部直流電網和可調節負荷的能源互聯網轉變。推進電網數字化、透明化,滿足新能源優先就地消納和全國優化配置需要。技術基礎由同步發電機為主導的機械電磁系統,向由電力電子設備和同步機共同主導的混合系統轉變。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型電力系統,到2050年全面建成新型電力系統。
2021.11南方電網《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
“十四五”期間,南方電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其中配電網的規劃投資達到3200億元,約占總投資額的48%),以加快數字電網和現代化電網建設進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公司圍繞支撐綠色低碳的清潔發電、建設安全高效的智能輸電、建設靈活可靠的智能配電、建設開放互動的智能用電等9大領域提出了38項重點任務。在智能輸電建設方面,到2025年,35千伏及以上線路實現無人機智能巡檢全覆蓋;在智能用電方面,到2025年,獲得電力指數廣州、深圳達到國際領先,廣東達到世界一流,海南核心區、西部省會達到國內一流;在發展智慧能源方面,到2025年,力爭多站融合變電站達到100座,打造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東莞松山湖等一批智慧能源示范區。
2021.11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省間電力現貨交易規則的復函》
積極穩妥推進省間電力現貨交易,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擴大市場交易范圍,逐步引入受端地區大用戶、售電公司等參與交易,優先鼓勵有綠色電力需求的用戶與新能源發電企業直接交易。
2021.11國家電網《省間電力現貨交易規則(試行)》
建立規范的跨省跨區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調劑余缺的作用。加快健全相關配套政策機制,推動符合準入條件的售電公司、電力用戶參與省間電力現貨交易,優先鼓勵有綠色電力需求的用戶與新能源發電企業參與省間電力現貨交易。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