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氣候融資領導聯盟在2021年2月發布了《城市氣候適應融資分析報告》。
通過對三個數據源的分析,我們發現2017-18年,中國城市適應項目每年的投資高達37億美元。城市適應融資約占總適應融資流量的3-5%,根據《景觀》和世界銀行PPI數據的跟蹤,目前水和廢水部門獲得的城市適應融資最多。
城市適應融資在數據集中跟蹤的總體適應融資中只占很小的比例。308億美元的年度適應金融跟蹤在2017-18年景觀,超過5%有一些數量的城市適應潛在(17億美元),并在世界銀行PPI數據庫,只有基礎設施融資總額的3%或略低于20億美元的年度報告對項目全部或部分城市適應的潛力。
迄今為止,水和廢水管理項目獲得的城市適應融資最多(每年7.61億美元),其次是景觀方面的災害風險管理項目(3.23億美元)。用于水和廢水管理的資金比例如此之高,這與世界銀行PPI數據得出的結論相符,即所有被跟蹤的具有城市適應潛力的項目都在水或廢水部門。
根據CDP城市的數據,在幾乎所有地區,極端高溫和洪水及海平面上升是城市報告的最常見的氣候災害。根據氣候災害報告的項目成本價值差異很大,應對風暴和風災害的項目總成本最高,為210億美元,其次是極端降水項目,為130億美元。
按部門(城市和整體)劃分的適應融資,每年平均17- 18億美元:

在世界銀行PPI數據庫中,面向具有城市適應潛力的項目的年均融資略低于20億美元。這相當于該數據庫每年跟蹤的基礎設施融資總額的3%左右。73個具有明顯城市適應潛力的項目投資58億美元,平均每年接近20億美元,約占2017-19年PPI數據庫跟蹤的基礎設施融資總額的3%。
世界銀行PPI:按行業和活動類型劃分的投資,平均每年17- 19萬美元: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城市氣候融資領導聯盟:城市氣候適應融資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