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知識 > 智能座艙系統構成是怎樣的?技術系統及應用場景介紹

智能座艙系統構成是怎樣的?技術系統及應用場景介紹

?1 智能座艙的構成

智能座艙主要構成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儀表盤、抬頭顯示(HUD)、流媒體后視鏡、語音控制等。智能座艙中各項功能未來將集成整合為一個系統。

(1)流媒體后視鏡就是通過車輛后置的一枚攝像頭,實時的拍攝車輛后方的畫面。能夠將無損、無延遲的畫面在中央后視鏡顯示屏呈現出來

(2)HUD,即汽車抬頭顯示儀,可以把重要的信息,映射在風擋玻璃上,使駕駛員不必低頭就可以看清重要汽車信息。

(3)智能座艙的視覺感知系統主要通過艙內艙外攝像頭來完成的,通過視覺感知層的形成,使車輛具備了比人眼更強大的功能,目前配置的車輛視覺系統包含DMS(駕駛員監測系統)、OMS(乘客監控系統)、RMS(后排盲區監測系統)、IMS(視覺監控系統)、ADAS(高級輔助駕駛)、BSD(盲區檢測系統)、AVM(360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DVR(行車記錄)等。

(4)車載娛樂系統一般指車載信息娛樂系統。 車載信息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 簡稱IVI),是采用車載專用中央處理器,基于車身總線系統和互聯網服務,形成的車載綜合信息處理系統

(5)語音交互系統:語音助手在識別準確率提升之后,還能夠完成聲源定位、語義理解、單句多任務等功能。例如聲源定位可以讓后排右邊的乘客僅說出打開我的車窗,就能實現精準定位,打開車窗。

(6)其他系統。

智能座艙

2 智能座艙的技術系統框架

智能座艙系統的技術框架主要分為五層:硬件層包含傳感器、內存、用于人工智能感知的芯片AI SoC、應用處理器 AP(Application Processor)等基本硬件設備;系統軟件層包含驅動,通信等基本系統軟件;功能軟件層則是完成智能座艙 的核心功能的層,主要在AI SoC完成感知,在AP完成上層應用;服務層,也即云服務體系,包含語音識別,場景網關等 相關服務;支撐層是支撐軟件的快速開發工具,也可稱為成長平臺。

智能座艙

3 智能座艙主要應用場景

場景一:人機共駕

在智能座艙的實際應用中,主要包括人機共駕、內外聯合與“應用為王”三大應用場景。人機共駕場景下,智能座艙能通過交互感知技術為用戶提供一定程度的機械自主決策。內外聯合場景下,智能座艙的交互感知拓展到外部環境,智能 座艙的服務場景與便利性得到延伸?!皯脼橥酢眻鼍爸?,智能座艙將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游戲、影音等娛樂服務。

場景二:內外聯合

語音控制、手勢控制或其他交 互技術為人機共駕場景下的用戶提供智能交互方案,并基于座艙軟硬件一體化聚合體系的 精細感知對交互需求進行智慧高效的處理,實現在上車-行 駛-下車的整個用車周期中, 為駕乘人主動提供場景化服務, 實現機器自主/ 半自主決策。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打破單車 座艙的孤島效應,形成一個內 外聯合的智能場景——軟硬件或設備之間互聯互通。 內外環境感知實現無縫銜接與融合,形成數據交互,內外數據交互使得智能座艙的交互感知拓展到外部環境,智能座艙的服務場景與生態圈得到延伸。

場景三:應用為王

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提升大幅減輕了用戶的駕駛負荷,駕乘 人員的碎片化娛樂習慣逐步遷移到行程體驗中,形成座艙空間的內容服務場景。該場景下,智能座艙需要通過交互感知體系實現一定程度的主動式服務, 視覺、影音與通訊體系是該場景服務的關鍵支撐。

智能座艙

來源:《IHS:智能座艙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研究(2021)(51頁).pdf》

更多相關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智能座艙企業有哪些?相關企業介紹

智能座艙產業鏈,及趨勢分析

智能座艙發展歷程及未來發展,競爭格局分析

智能座艙分類產品的滲透率分析

本文由作者C-C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本文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報告

2021年MCU市場規模及兆易創新公司業務布局分析報告(33頁).pdf
2021年MCU市場規模及兆易創新公司業務布局分析報告(33頁).pdf

全球并列第一大汽車 MCU 廠家,至 2011 年以來一直在減少自有晶圓廠產能,持續提升代工比例。代工主要合作伙伴為臺積電、聯電和世界先進。為追求產品先進性,瑞薩率先將 28nm 工藝用于汽車 MCU,并內嵌 Flash 閃存。由于邏輯電路與閃存電路差異較大,全球僅臺積電能夠生產,瑞薩的28nm MCU 幾

2021年全球MCU市場空間與國產替代化趨勢分析報告(58頁).pdf
2021年全球MCU市場空間與國產替代化趨勢分析報告(58頁).pdf

恩智浦半導體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為飛利浦公司的半導體事業部。恩智浦主營業務為MCU和MPU等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可穿戴產品領域。其推出的基于S32汽車平臺的MCU/MPU在安全性與效率方面優勢明顯,已被全球主流OEM廠商采用; 恩智浦自主研發的業界首款跨界MCU

2021年兆易創新公司存儲芯片設計業務與MCU市場研究報告(74頁).pdf
2021年兆易創新公司存儲芯片設計業務與MCU市場研究報告(74頁).pdf

公司付費購買賽普拉斯的 40nm 和 55nm SONOS 工藝的授權,即公司選擇SONOS 工藝結構作為 NOR Flash 芯片的存儲單元結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NOR Flash 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普冉股份用于生產NOR Flash產品的55nm工藝制程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普冉半導體正在推進 40nm 的

兆易創新-深度系列報告之MCU專題:受益MCU國產化拓展車載工業增量市場-20220216(35頁).pdf
兆易創新-深度系列報告之MCU專題:受益MCU國產化拓展車載工業增量市場-20220216(35頁).pdf

證券研究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 受益受益 MCU 國產化,拓展車載國產化,拓展車載/工業增量市場工業增量市場 兆易創新(603986.SH)深度系列報告之 MCU 專題2022.2.16 中信證券研究部中信證券研究部 核心觀點核心觀點 兆易創新兆易創新是具備是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芯片國際競爭

2021年電子元器件行業MCU市場供需狀況分析報告(18頁).pdf
2021年電子元器件行業MCU市場供需狀況分析報告(18頁).pdf

公司 2020 年實現營收 10.12 億元,同比增長 21.35%;歸母凈利潤 2.09 億元,同比增長10.61%。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受各領域客戶需求強勁增長所致。在家電 MCU 方面,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在家用餐次數增多,生活電器及廚電市場快速增長,公司 MCU 市占率逐步提升。在電動自行車 MCU 方面

2021年全球 MCU 市場規模與供需格局研究報告(39頁).pdf
2021年全球 MCU 市場規模與供需格局研究報告(39頁).pdf

8 位對標微芯、32 位對標意法,消費電子為主攻方向。目前國內 MCU 廠商的切入路徑主要有兩條,(1)切入技術難度較低的 8 位市場,大多數產品是基于 8051 架構,憑借性價比優勢+更全面周到的本地服務取勝,主要對標的海外公司為微芯;(2)借力海外廠商的成熟生態,大多數產品基于 ARM Cortex-M

兆易創新-NOR和MCU量價齊升MCU國產替代邏輯加速兌現-210828(21頁).pdf
兆易創新-NOR和MCU量價齊升MCU國產替代邏輯加速兌現-210828(21頁).pdf

公司第一顆自有品牌的 DRAM 產品(19nm,4Gb)已于 2021 年 6 月量產,主要面向利基市場。公司規劃中的 DRAM 產品包括 DDR3、DDR4、LPDDR4,制程在 1Xnm 級(19nm、17nm),容量在 1Gb8Gb。目前 17nm DDR3 產品正在積極研發中。在利基市場,公司 DR

半導體行業深度專題之九:MCU篇MCU缺貨漲價背后的國產化浪潮-210707(116頁).pdf
半導體行業深度專題之九:MCU篇MCU缺貨漲價背后的國產化浪潮-210707(116頁).pdf

我們認為 MCU 是當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優質投資賽道。MCU 作為眾多電子產品的核心主芯片,全球市場規模 150-200 億美金,且隨著汽車、IoT 等下游需求拉動而持續增長。從供給側來看,MCU 主要停留在 0.18/0.13um、90/55/40nm 等成熟制程,且海外 IDM/代工廠商在此制程范圍擴產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