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群經濟
1974年美國學者布爾斯廷提出的消費社群的概念,可以看成是社群經濟概念的雛形,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普遍認同的社群經濟主要指的是互聯網社群經濟,網絡社群實際上就是通過網絡技術為紐帶集結的虛擬社群,以互聯網和品牌作為集結的凝聚力,在網絡世界達成相互多向的聯系并產生互動。本質上來看,互聯網社群經濟中的社群是一種有序的商業模式或商業組織,它通過傳播媒介將互聯網受眾集結到一起,受眾于此進行內容傳遞,信息交互共享,價值觀的互相傳播與互相影響等,在這一受眾特性下,品牌方選擇合適的方法和通路研宄設計出具備盈利功能的社群商業閉環,這一完整額體系就是社群經濟。
2、社群經濟的特征
(1)有突出的品牌靈魂人物
傳統經濟下消費者面對的是企業、是一群人;而社群經濟下的粉絲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意見領袖,并且可以跟他進行溝通、互動、交流。一個人之所以成為另一個人的粉絲,是因為被這個人的某方面特質所吸引。所以社群經濟時代中,要想大量吸引更多粉絲關注,必需為這個平臺打造一個突出的核心靈魂人物,讓個性的靈魂人物成為品牌的代言人,吸引更多粉絲的關注?,F今社群經濟中的品牌靈魂人物,多以品牌創始人為主,比如提到阿里巴巴會想到馬云,提到騰訊會想到馬化騰,提到小米就會想到雷軍等。所以社群經濟就是一個做品牌人格的經濟體系。
(2)有互動的買賣關系
傳統經濟中買賣雙方的關系是固定的,消費者不會參與到產品的研發銷售過程。而社群經濟提倡的就是互動的買賣關系。傳統商業中企業生產產品,消費者按需購買,企業不會按特定賣家需求生產產品。而在社群經濟中,粉絲的需求成為了產品的終極目標。社群經濟其實就是社群粉絲之戰,營銷一切目的都轉向了獲取高質量的粉絲,擁有了粉絲就等于擁有財富,所以在社群經濟中消費者不會成為一個旁觀者。
(3)人脈關系鏈的營銷體系
社群中的粉絲本身就是資源,是資源就可以拿出交換、變現。如果擁有的平臺資源只供自己使用,那么這個平臺發揮的影響力會很小,如果這個平臺的資源,可以為平臺里面的社群粉絲所有,那么這個平臺就更有價值,就可以打造社群粉絲跟平臺利益的共同體。社群經濟就是把每一個粉絲都變成了傳播的載體,粉絲社群是觀眾同時又是內容的傳播者,這樣的傳播想象力可以無限的放大。如果分享內容的觀眾是一位擁有10萬粉絲的行業領袖,那么傳播所產生的影響力,將會是原來的10倍甚至100倍。通過人脈關系鏈的傳播就是社群經濟的營銷特征。
3、社群經濟的傳播特征
(1)裂變式傳播
互聯網的普及為網民提供了交互型社交的平臺,人與人的網絡距離不斷拉近,聚合變得不再困難,無數社群在網民的自發意識下形成。這就使信息在組織內容首先呈裂變式傳播,進而由于層級等的不同開始圈層式裂變。于此同時,社群與社群之間的外部傳播也讓信息得到跨界,信息得到指數型激增,從而實現“病毒式”營銷傳播。
(2)情感價值傳播
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情感與價值認同是社群凝聚的核心紐帶,通過內部的情感交流與內容交換,社群成員的價值不斷趨同。通過在社群中不斷參與互動,群內成員之間情感不斷提升,聯系日益緊密,社群內粘性不斷加強,使社群蘊藏極大的商業價值。
(3)自組織協作傳播
群體內的個體之間能夠自發地進協作和組織的過程就是自組織,社群經濟就是依靠自組織的協調和創作能力,成員自主生產、消費、傳播的過程就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而成員之間的互動機制,不僅增加了產品附加值,而且能對商品進行創造和再生產。
4、社群經濟與粉絲經濟對比分析
二者的本質區別在于社群經濟是“去中心化”和“自組織”的,社群成員是其核心要素,成員由有共同興趣、認知和價值觀的人構成,成員之間以“多中心”且“中心快速迭代”的網狀結構連接,通過成員之間高頻度深層次的互動交流鏈接商業價值,以實現多方互惠互利,利益共創共享。而粉絲經濟是“中心化”的,產品及品牌是其核心要素,眾多粉絲圍繞以“明星、網紅以及名人專家”形成的品牌中心展開自上而下的單向互動,由主體承擔信息發布與傳遞,粉絲之間缺乏互動溝通,以此實現某種產品的高強度消費或由品牌崇拜而產生的價值增值。

推薦閱讀:《社交電商傳媒&見微傳媒:2020社群電商消費人群洞察報告(39頁).pdf》
《【研報】互聯網行業專題跟蹤:視頻號完善微信內容社群與商業生態或將帶來行業格局新變化-210202(28頁).pdf》
《AdMaster:粉絲經濟4.0時代白皮書(6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