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時間銀行
時間銀行與商業銀行類似,都具備儲蓄與支取的功能,商業銀行儲存的是居民的貨幣資產,而時間銀行儲存的是居民的時間。時間銀行的參與者通過為其他人服務,記錄相應的時間,化為時間幣儲存于時間銀行中,由時間銀行進行管理,等到將來自己需要兌換服務的時候就可以支取時間幣換取服務。時間銀行通過對服務時間進行量化換算,得以儲存和流通,實現了勞動成果的延期消費。
目前,時間銀行有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的含義,廣義層面上,時間銀行是指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以參與到時間銀行中來,通過為他人提供有效服務,為自己積累相應的服務時長,以備不時之需。狹義層面的時間銀行是指,低齡老人通過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照護等服務,從而儲存自己的服務與時間,等到未來步入高齡或失能時可以提取時間換取相關照護服務。目前國內的時間銀行更多的是社區時間銀行,即社區養老服務與時間銀行服務相結合,屬偏狹義上的時間銀行。

2 時間銀行的起源
最早提出時間銀行的是日本人水島照子。1940年,水島照子就提出,時間是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的資源,如果利用得當,時間可能比金錢更有價值,能夠讓人們過上想要的生活。他進而提出“用時間作為貿易貨幣的替代”,勞動力時間具有類似貨幣“一般等價物”的性質,居民可以通過勞動提供服務在未來獲得同樣的服務回報。并且勞動不存在通貨膨脹問題?;谶@一設想,水島照子在日本創立了“志愿者勞動銀行”(Volunteer
LabourBank,VLB),這是時間銀行的最早雛形。
“時間銀行”最早由美國的埃德加·卡恩建立。這個概念源于他的消除不公正的思想。他認為勞動不分貴賤,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是平等的。這非常類似于馬克思提出的“實際上價值無形的時間”。他創立了時間銀行這種模式,他希望這種模式能為社會變革帶來一些經濟和精神效益。他還設計了時間銀行系統,通過電腦可以把每個工作者的工作時間或接受服務的時間都按小時記錄下來。時間銀行的宗旨在于用支付的時間來換取別人的幫助。而銀行則是時間流通的橋梁。時間銀行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雙向性。他不是一個慈善機構,他只是在供和求之間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時間銀行的運作方式很簡單:區里出資聘請一人,負責日常管理和協調任務。凡是愿意參加時間銀行的人只需前來登記注冊,將自己的時間保存在時間銀行,需要幫助時就可以和時間銀行取得聯系,由銀行管理員取得聯絡,用別的客戶儲存的時間來解決自己臨時的困難。
3 時間銀行的運作模式
時間銀行的本質是以社會信用為基礎,供需雙方以時間幣為媒介進行跨時間的代際服務交換。社區成員加入時間銀行組織后,成為時間銀行成員,同時擁有個人時間銀行賬戶。在時間銀行系統中,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在時間銀行平臺中發布相應信息,時間銀行管理者則提供相應撮合服務。需求方根據服務時長將其時間銀行賬戶內同等價值的時間幣支付給服務供給方,未來服務供給方也可以通過支付時間幣獲得相應的服務。這樣,就實現了時間銀行里志愿服務的跨時空的配置、循環和互助,也實現了時間幣的交易流通,由此形成了能夠“存”“取”服務的時間銀行運營模式。這類似于居民將現金存入商業銀行并在需要時取出,故而也是其被稱之為“時間銀行”的原因。特別地,用戶在時間銀行中既是時間銀行的使用者也是時間銀行的創造者。用戶付出同等時間的志愿服務價值是相同的,且不以現金來衡量。時間銀行中的時間幣可以看做一種憑證,是為志愿者提供的服務做背書,在將來利用憑證進行服務互換。這種跨時間的服務資源互換是以社會信用為運行基礎,以此實現時間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是關于時間銀行的定義及其相關知識的分享,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中國時間銀行發展研究報告(98頁).pdf
2021年美國及日本養老政策與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前景分析報告(43頁).pdf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研究報告(89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