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化媒體工具越來越智能化,社會化媒體在人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那么社會化媒體的基礎是什么?又有什么特征呢?
社會化媒體是以什么為基礎
社會化媒體的根基,是社會化網絡。社會化網絡,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在溝通方式方面,包括被網絡整合了的博客,網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音頻視頻,文件共享,討論等多種形式。在結果上,真實的人際社會關系和活動,被遷移到互聯網上。
從本源來說,社會化網絡,其核心是通訊與關系。隨著通信設施和技術不斷完善,用戶數量不斷擴大,應用平臺以及終端設備不斷進步,改變了信息的傳統傳播方式,使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成本不斷降低。對于社會化媒體的基礎,在現實中的形態與運用,可以通過以下闡述獲得更精準的了解。
第一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爆炸式增長,深刻影響改變著行業環境,也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強大接入能力,與個性化的特征,使通信與互聯網的開放創新性相結合,形成了從終端,網絡,應用到服務的轉變。出了電腦以外,諸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都具備了通過移動互聯技術接入互聯網的能力??梢哉f,多元化的網絡技術,特別是移動智能終端,使得社會化網絡有了強大的底層支撐。
第二是 Web2.0 技術。Web2.0 是就 Web1.0 來說新互聯網應用的統稱。Web1.0 時代,Web2.0 技術區別于 Web1.0
創造的用戶通過瀏覽器獲得信息的方式,它應用微博、訂閱、社交網絡、百科、標簽等,基于六度分隔理論和 Xml 技術,實現了新的互聯網模式。
第三是六度分割理論與弱聯系理論。六度分割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在上世紀 60
年代率先提出。即“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社會化媒體的特征
(1)參與。社會化媒體與受眾的界限和區分被淡化,刺激每個個體主動提供反饋。
(2)公開。社會化媒體在用戶參與方面大多是免費的,鼓勵評論、反饋、分享信息,社會化媒體中展示的內容,幾乎不存在任何參與與使用的障礙(受保護或隱私內容除外)。
(3)交流。傳統媒體采用“廣播”形式,內容由媒體傳送給用戶,信息單向流動。而社會化媒體展現的內容,在媒體與用戶間形成雙向傳播,體現出了互動與交流,成倍提高信息傳播效率。
(4)社區化。用戶可以以具有共同興趣的內容,快速形成社區,進而充分交流。
(5)連通性。鏈接使社會化媒體具有較強大連通性,使多種媒體快速關聯在一起。
(6)多平臺。社會化媒體通過互聯網,可以連接任何網絡或終端,不受平臺約束。
社會化媒體面臨的挑戰
信息冗雜
:目前,社會化媒體的輿論規范制度或法律,在國內尚未完善,大量信息出現、覆蓋社會化媒體平臺,這其中充斥著虛假信息,用戶要依靠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很多欺詐性的信息已經影響到了這些平臺的形象。
輿論效應:由于用戶之間存在著某種紐帶與聯系,用戶之間的傳播威力很大,輿論效果具有很強的不可預估和不可控性。
信息評價體系不成熟:社會化媒體的評價體系是基于只沉淀了一些搜索、評論、轉載的數據型結果,且沒有權威標準進行參照,媒體信息接收人員對這些評價往往不具有較高信任度。
以上就是關于社會化媒體的基礎、特征及挑戰介紹,可以看出社會化媒體的發展不僅是互聯網發展的結果,也能夠反過來作用互聯網的發展,當然其所存在的局限性還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進行克服。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社交資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價值?如何創造?
OneSight:破解社交媒體營銷密碼(74頁).pdf
社交電商是什么?具體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