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8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制定北京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重點方向目錄,重點支持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腦科學與類腦、結構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蛋白質組學等基礎研究,推動免疫治療、基因檢測及新型測序、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等技術發展,促進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醫藥健康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融合新興業態等領域發展。
2020/9/8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改委《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大生物安全與應急領域投資,加強國家生物制品檢驗檢定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技術研發中心、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
2020/9/27江蘇省發改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意見》聚焦產業應用推廣需求,圍繞低成本聚乳酸、生物基合成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塑料等可降解塑料相關技術方向,加快突破技術瓶頸,為后續大規模產業化推廣提供技術儲備和支撐。
2021/1/18北京市發改委《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海淀組團實施方案》制定中關村科學城醫藥健康產業規劃和醫藥健康產業政策,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臨床研究優勢,重點圍繞細胞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結構生物學、高端醫療器械、智能醫療服務布局重大產業平臺和重點項目;圍繞“互聯網+醫療”,為互聯網醫院、智能醫院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2021/3/9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光明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生命方向強調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學、腦與認知科學、精準醫學等領域;并將從布局合成生物研究設施、開展合成生物研究、建設合成生物相關中試驗證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以及發展合成生物相關新興產業這四個層面來具體著手工作。
2021/6/9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生物育種方面,重點圍繞組學技術、合成生物學、植物基因學、動物基因學、生態基因學、食品科學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2021/6/23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基因編輯、拼裝、重組技術以及人工組織器官構建等合成生物學技術列為重點發展先導產業,以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工業應用以及相關技術臨床應用。
2021/6/26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為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布局建設合成生物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快“生物制造谷”、“細胞谷”建設。
2021/7/9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支持醫學與新興學科交叉融合發展,推進工程生物學、半導體合成生物學等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發展智能細胞、腦機融合等前沿技術。
2021/8/4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十四五”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開展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和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仿生材料等應用技術開發,加速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生物降解聚酯等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發展生物基聚酰胺、生物降解聚酯、生物碳纖維復合材料等產品,推動人源化膠原蛋白產業化,加快產品在環保、醫療、紡織、工程塑料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2021/9/1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類)“十四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在發布的緊缺人才目錄中,生命科學領域人才十分緊缺。包括,代謝組學研究人才、微生物菌群和健康評估研究人才、合成科學和生命創制研究人才、細菌學研究人才等。
2021/9/2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超前部署生物表型、農業合成生物、智慧農業等農業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加強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快發展農業綠色發展關鍵技術,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完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我省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2021/10/15深圳市光明區政府《光明區關于支持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措施共分支持合成生物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創新鏈建設、產業鏈建設、生態鏈建設以及合成生物界定等5章25條,其中對承接國家省市重點科技專項、新建改造GMP廠房、用房租金、建設產業公共服務臺等四個方面的合成生物企業最高給予1000萬元支持,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推薦閱讀
《【公司研究】凱賽生物-深度報告:合成生物產業化龍頭前景廣闊-20200904(37頁).pdf 》
《基礎化工行業合成生物學系列報告一:面向未來的行業-210730(14頁).pdf 》
《【研報】華工行業深度報告:合成生物學屬于未來的生產方式-210624(103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