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KingerLau)、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慕天輝(TimothyMoe)及團隊發布的研究報告《2022年A股市場剖析-全球投資者入門(第五版)》顯示,對全球投資者而言,A股的可投資性增強。
盡管受疫情等各類因素影響,當前一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可投資性提出質疑,但高盛分析師團隊認為,伴隨持續的開放及改革舉措,市值高達14萬億美元的中國A股市場已變得更具可投資性。中國股票市場的規模之大、增長性之強、活力之盛使之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資產類別,并將為全球股票投資者帶來顯著的配置收益、主題投資和阿爾法機會(即超額收益機會)。高盛在這版《中國A股入門》中整理了200個圖表,涵蓋了最常被問及的相關信息,并更新了A股的投資案例,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駕馭和參與這個規模龐大、持股不足、某種層面上被低估了的市場。
為什么中國A股對全球投資者來說變得更具投資潛力了?
對中國股市來說,2021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監管轉變、經濟壓力、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和圍繞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MSCI中國指數在過去12個月里從高點到低點的調整幅度達到33%,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時也引發了廣大投資者對中國資產可投資性的質疑。這是自2015年7月以來這種擔憂第一次成為焦點,當時超過1400只A股(當時市值的31%)在杠桿平倉拋售中一度停牌。
盡管去年中國股市的投資形勢艱難,尤其是中國ADR(強制退市仍是一個持續的問題),但我們很難給中國貼上“不可投資”的標簽。相反,得益于資本市場持續開放改革的勢頭(QFII改革)、投資渠道拓寬(互聯互通計劃的擴大)、產品不斷豐富(如MSCI中國A50互聯期貨)以及市場結構的演變,中國A股對國際投資者來說已變得更具投資價值。
除開上述資本市場改革舉措以外,從更高的層面來說,中國A股的可投資性增強還基于其巨大的規模和流動性(全球第二大和交易最活躍的股票市場,規模為14萬億美元,ADT為1880億美元)、頗具投資潛力的增長和商業潛力,以及有超額收益空間、入指及主動型配置推動對A股的整體配置等積極因素。
報告認為,新的上市機制和交易所應能有助于成長型企業更為便捷地涉足資本市場,進一步優化A股基本面。A股市場仍然是投資者尋找結構性/內生增長機會的沃土,根據高盛的分析,全球擁有高速增長前景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了約40%。
報告指出,投資組合的實際資金流動能體現出投資者是如何在可觀的增長與估值考慮之間進行的取舍。
報告還指出,ESG
是全球最重要的倡議和投資主題之一。作為政策執行者、標準制定者、金融家、投資者和ESG投資機會市場,中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盡管高盛對A股持樂觀態度,但同時也承認該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已有32年歷史)。如果以回報波動性和分散性來定義的話,中國A股可謂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市場。


















參考報告 《高盛(Goldman Sachs):2022年A股市場剖析-全球投資者入門(第五版)(英文版)(77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本文由@Yoomi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