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避險資產?
避險資產是在市場風險資產出現急劇調整時,一種具有保值功能的資產。出現市場風險事件時,避險資產與風險資產走勢常呈現負相關。從資產配置方面看,避險資產與傳統的風險資產相關性較低,甚至是為負。當風險事件發生時,恐慌情況下投資者常會拋售風險資產,轉而買入避險資產。
一般而言,避險資產可以劃分為三大類:貨幣類的美元、日元、瑞郎;債券類中的美債、德債;貴金屬中的黃金?,F在也可以加上波動率資產,如VIX ETF。
避險資產包括哪些類型?
目前最經典的避險資產就是黃金、美元、日元和瑞士法郎,可以具體分為三大類:
一、避險貨幣
避險貨幣是指可以在全球交易流通、作為穩定的價值儲存的貨幣,主要的避險貨幣包括美元、日元、瑞郎、歐元。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日元、美元等避險貨幣在股市表現良好的負相關性。影響貨幣避險性的因素包括:長期穩定的貨幣購買力、該國的政治情況、該國的財政情況、該國的貨幣政策等。
避險貨幣有三大特征:
首先,發行主體經濟實力強、政治穩定,并且能夠為貨幣在國際市場流通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國際流通性好,發行主體具有完善的金融體系,在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領域被投資者廣泛接受。
最后,在面對諸如經濟危機、戰爭等事件時,與宏觀經濟形勢呈現負相關性。
1.美元
作為國際貿易結算中被普遍接受的貨幣種類,美元的避險屬性正是來自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全球影響力。
如今美國經濟實力強大,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元被廣泛作為外匯儲備。部分國家在對外貿易中會使用美元計價。當海外市場出現市場動蕩乃至金融危機時,資金傾向于回流經濟更為穩定的美國市場,從而帶來美元的上漲。
2.日元
在日本低利率政策影響下,日元的避險屬性來自于全球貨幣套息(Carry Trade)交易發揮作用。
當風險事件爆發時,投資者賣出高息資產,并集中償還日元,使得日元升值。套息交易是指,投資者通過賣出低利率貨幣,買入高利率貨幣的套利交易。此外,日本的長期“零利率”貨幣政策使得日元保值性很強。
3.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避險貨幣地位源于瑞士本國的獨立性,作為永久中立國,且具有完備金融體系,這些優勢使得瑞士法郎的價值不易受到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
回顧2011年歐債危機初期,眾多投資者買入瑞士法郎,造成該貨幣短時間內大幅增值,導致當年9月瑞士央行宣布瑞郎與歐元掛鉤,讓歐元兌瑞郎固定在1.2,該類貨幣避險性也因此受損。2015 年1月之后,瑞郎停止了與歐元掛鉤。此外,瑞郎避險性亦有部分受益于全球貨幣套息。
4.歐元
由于歐元區的經濟實力雄厚,歐元一度被認為具有較強避險性,然而存在時間較短,歐債危機顯著削弱了其避險性。

二、避險黃金
黃金是一種稀缺貴金屬,在人類歷史中扮演著很長時間的貨幣角色,具備公認和流通的貨幣屬性,是最傳統的避險資產。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完成之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世界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雖然這個體系最終瓦解了,但黃金相對于美元的貨幣屬性早已形成。
不過,黃金的避險效果因時而異,近些年來在風險事件下,黃金的走勢弱于其它避險資產。地緣爭端、政治更迭、貿易摩擦以及其他系統性風險會催生避險需求,抬升黃金價格。
自從2008
年后,黃金與權益市場的負相關性有所降低。在2016年,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影響,黃金避險屬性明顯弱化,走勢不及其它避險資產如美元、日元。另一方面,如果引發避險需求的事件意味著美國加息會推遲,那么黃金將會強于美元。此外,近些年黃金的避險屬性還會受到數字加密貨幣的侵蝕。
三、避險國債
該類避險資產受發行主體信用背書,與經濟形勢負相關,違約概率小。由于具有固定收益資產這種天然屬性,債券類資產在收益率不出現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價格變動幅度相較權益類資產往往更小,即低收益對應低風險。受央行政策影響,如果股票等風險資產價格走高,央行就會下調利率,導致債券價格上漲,反之亦然,因此債券價格與經濟形勢負相關。
避險資產的下跌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避險資產并不是毫無風險,比前陣子市場大跌時,有些避險資產也出現了下跌——但是避險資產的價格下降并不表示其失去了其避險的屬性。
在恐慌情緒蔓延時,投資者依舊會選擇買入避險資產來躲避風險。但隨著恐慌情緒上漲,市場開始出現流動性方面的擔憂。比如權益資產凈值下跌、贖回壓力猛增,資產管理機構面臨流動性緊張的問題,這時候人們就只能拋售黃金等非核心資產,用以保證流動性安全,結果導致避險資產的價值也出現回撤。所以這幾種經典資產的避險屬性,還是毋庸置疑的。
適合避險的ETF 產品梳理

內容來源:《全球資產配置方法論系列報告之七:2022波動年避險資產如何選擇?》
推薦閱讀:
《【研報】大類資產配置方法論系列之六:黃金的避險屬性與商品屬性-20200319[15頁].pdf》
《【研報】有色金屬行業2019年報綜述:需求抑制工業和稀有金屬價格貴金屬避險屬性增強-20200527[2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