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巴克發展歷程分析
(1)1971年-1992年:美人魚的誕生咖啡帝國的崛起
1971年:星巴克創立。
1982年:霍華德加入星巴克。
1983年:霍華德意大利旅行,帶回意式咖啡。
1987年:霍華德收購星巴克。
1988年:星巴克為員工及伴侶提供健康福利。
1990年:擴大西雅圖總部。
1991年:門店總數首次突破100家;成為第一家提供包括兼職員工的股票期權計劃的私有美國公司;開設第一家特許經營門店。
1992年:星巴克在納斯達克上市。
(2)1992年-2000年:咖啡帝國版圖的擴張
1994年:開出第一家免下車門店。
1995年:推出星冰樂。
1996年:門店總數首次突破。
1000家;第一次走出美洲,i升開入日本和新加坡市場。
1998年:為合作伙伴設立CUP基金緊急財政援助基金。
1999年:與國際保護組織合作推廣可持續的咖啡種植方式,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2000年:門店突破3000家。
(3)2000年-2008年:急速擴張的門店網絡是危機也是機遇
2000年:霍華德卸任CEO2001年:引入與保護國際合作開發的道德咖啡采購指南。
2001年:推出星巴克禮品卡。
2004年:在哥斯達黎加圣何塞開設第一個農民支持中心。
2005年:門店數突破10000家2006年:在危地馬拉開設第二個農民支持中心。
2008年:霍華德重任CEO。
(4)2008年-2019年咖啡帝國的再次輝煌
2009年:在盧旺達基加利開設第三個農民支持中心;引入移動支付。
2011年:在坦桑尼亞姆貝亞開設第四個農民支持中心;引入移動錢包支付。
2012年:在哥倫比亞馬尼薩萊斯和中國云南分別開設第五家、第六家農民支持中心;收購Teavana茶飲品牌。
2014年:在埃塞俄比亞開設第七個農民支持中心;門店數超過20000家。
2015年: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開設第八個農民支持中心2016年:在墨西哥恰帕斯開設第九個農民支持中心。
2019年:門店數超過30000家。

2、星巴克上市后估值走勢介紹
(1)第一階段:1992-2000年持續擴張并進入海外市場,迎來戴維斯雙擊
股價從0.29到4.67美元,增16倍;期間P/E估值維持60倍左右,店面數從165到3501間,CAGR=46.5%營收翻21倍,CAGR達46%。
(2)第二階段:2000-2008年快速擴張下經營不善導致質量下降,08年同店轉跌
估值下挫,期間股價僅增0.28美元,店面數從3501到16680間,CAGR=21.5%;營收CAGR達20%,利潤CAGR達16%。
(3)第三階段:2008年之后
逐步恢復正軌,EPS推動股價上漲舒爾茲回歸,同店銷售增長率恢復至中高單位數;期間收入CAGR降至9%,而利潤CAGR達25%,從野蠻擴張到有機增長;P/E倍數回歸20倍左右,EPS推動股價上漲近25倍。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精選】2021年咖啡行業星巴克競爭優勢與未來發展分析報告(25頁).pdf
【精選】2021年餐飲行業星巴克成長路徑與奈雪前景分析報告(31頁).pdf
【研報】餐飲旅游行業:中國能否跑出“茶飲星巴克”從現磨咖啡看高端現制茶飲行業-210322(2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