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推進產業轉型,就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動社會邁向綠色產業化;那么發展低碳經濟到底該怎么做?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又有什么區別聯系呢?下面的文章將會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區別
目的不同:發展低碳經濟的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全球氣候;循環經濟的發展是為了應對全球資源環境問題。
關注重點不同:低碳經濟的關注重點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統計指標是碳生產率;循環經濟的重點是物盡其用、化害為利,統計指標是資源生產率。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聯系
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在根本目標、發展要求和基本保障上具有共同點和聯系。
(1)從根本目標來說,二者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提出來的。(2)從發展要求上來說,二者都貫穿了經濟發展的全部過程。(3)在基本保障上,二者都是以技術創新為發展支撐,并以制度創新當作保障。
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1)樹立低碳理念:
培養居民的低碳意識: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此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提高居民對“高碳”危害的進一步了解,同時培養其“低碳”意識。我們可以
通過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進行低碳理念和低碳知識的大力宣傳。其次政府機關要率先垂范,開展創建低碳型機關活動,把低碳意識深入到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員的生活工作中。同時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減少公款消費,避免資源大量浪費。
推進生活方式低碳化: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這種生活理念雖然已在我國部分發達城市逐漸興起,但仍需要進一步推廣。
(2)調整產業結構:
發展碳匯產業:林業是最主要的碳匯產業。與此同時,種植業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匯產業,相比林業屬于長期性的碳匯產業來說,種植業屬于季節性的碳匯產業。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發展種植業碳匯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整個生態系統的保護而言,低碳減排主要是通過技術措施起到的“節流”和“治標”的作用,而加強以林業、種植業為主的碳匯產業的發展,則會對生態環境起到“開源”式的保護,更具有治本和長遠的意義。
優化能源結構:優化能源結構,使能源結構低碳化或無碳化。能源結構的優化,主要是調整能源的消費結構。
而優化能源結構的有效途徑就是著力發展新能源,要把新能源放在戰略地位,加強對新能源的技術研發,增加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目前核電、風能、太陽能發電已經成為新能源振興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機構中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
升級傳統工業:在我國火電、石化、化工、冶金、交通、建筑等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普遍被人們視為高碳產業。即便這些是高碳產業,也不能停止其應用,不論是在過去還是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里這些產業都用來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技術的進步,改良傳統工業。
(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科學的經濟增長方式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就難以得到保證,經濟也不可能長期、穩定、持續的發展,甚至還會付出慘痛的代價。為了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協調健康較快發展和我國的低碳改革的順利進行,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其向科技含量較高的集約型發展。
(4)完善制度與政策:
按照西方新經濟制度學的解釋,制度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為經濟提供服務,為合作創造條件,提供激勵機制,外部利益內部化和抑制人的機會主義行為。
因此,為確保我國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我國政府應加快推進相關低碳經濟發展的制度與政策的完善工作,這項工作可以從加快完善國家戰略規劃、強化稅收政策、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
(5)加強理論研究,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想要發展低碳經濟,就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共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加強建立低碳領域的國際交流和戰略對話,在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展開務實合作,推動建立資金、技術轉讓國際合作平臺和管理制度,為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共同作出努力。
以上就是有關如何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區別和聯系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航空經濟?航空經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什么是高鐵經濟?高鐵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2022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政策匯總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