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能電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綠色經濟,環境保護概念的影響,國家和社會要求電網企業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供電質量、供電可靠性和服務質量,促使電網向著智能化的方向不斷進步。
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終端產品,是電壓、電流等數據采集的重要設備,對于電網實現信息化、自動化與互動化有著重要支撐作用,為電力部門和用戶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智能電表由測量單元、數據處理單元等組成,有著電能量計量、自動控制、信息交互及實時監控等一系列功能。智能電表的廣泛應用能夠提高電力企業的經營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增強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智能電表與傳統電表的區別
智能電網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與傳統電網相比,具有控制能力強、傳輸損耗小、接入靈活、運行穩定性高、可自修復等特點。
與傳統電表不同,智能電表是全電子式的,能實現信息上傳和下載,便于用戶及時準確得知設備的用電情況。智能電表能對原始的電壓、電流信息進行采集,計算、傳輸和展現,需要指出的是智能電表對數據的傳輸是雙向的,互動的,可以實現數據的實時傳遞和監控。
智能電表使用示意圖如圖所示,智能電表通過采集電路對電網的數據進行采集,然后發送到系統中的各智能設備。通過智能電表提供的數據,電力企業可以進行較為準確的負荷預測,消峰平谷,提高了電網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智能電表發展趨勢
我國正在大力發展智能電網和智能電表技術,智能電表正在向智能化、模塊化、系統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
1、功能不斷完善
AMI系統功能強大:按需收集各種用戶用電信息,開放式雙向通信,實時電價,支持自動化,控制用電設備啟停。AMI
的最大特點在于用戶和供電企業之間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方面,使得用戶掌握盡可能多的信息利于能源管理。智能電表作為AMI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不斷完善為AMI的實施奠定基礎。
2、模塊化設計
電表的軟件和硬件模塊化,硬件控制模塊、顯示模塊、存儲模塊和通信模塊相互獨立,使軟件開發獨立于硬件,便于系統的維護和升級。
3、系統化
利用分布式處理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智能電表將用電信息傳輸至電能信息采集與管理系統進行分析、處理。電能信息采集與管理系統能夠及時掌握用電信息并能及時下發命令進行相應的處理。
4、網絡化
具備通信功能的智能電表不僅可以傳輸電能數據,同時實時傳輸需量數據。
智能電表的研究在國內得到了充分重視,隨著研究和應用得深入,智能電表功能越來越豐富,可以根據需要對用電數據進行收集,能夠實現數據的雙向傳輸,能夠實現實時和分時電價。
盡管智能電表的研究在不斷的進步,隨著智能電網的不斷發展,對智能電表的要求不斷提高:計量精度要求更高,電表功能要求更全面,工作狀態要求更穩定。國內智能電表距離完善與成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內容來源:
《【研報】智能電表行業深度專題:新標準下量價齊升支撐電網雙碳轉型-210606(32頁).pdf》
推薦閱讀:
《炬華科技-首次覆蓋報告:智能電表周期向上能耗管理系統迎碳中和風口-20211220(16頁).pdf》
《復旦微電-公司首次覆蓋報告:享智能電表迭代周期迎FPGA國產化之時-210809(2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