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業智能軟件制造商Qlik發布了《2022年十大商業智能和數據趨勢報告》。
疫情、氣候變化、經濟不平等當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重大問題是系統性的。由于因果關系在全球范圍內相互交織,解決方案也必須是系統性的。信息和資源的囤積只會阻礙創新,減緩解決問題的速度,并侵蝕信任。
商業挑戰也是系統性的。外部力量的影響比以往大得多,供應鏈已從根本上中斷。像谷歌和亞馬遜這樣的數字巨頭已經建立了龐大的數據收集網絡,并利用這些網絡占據主導地位,用一些跨行業的強大供應鏈取代了整個市場。與此同時,數字初創公司正在從底層進行顛覆式創新。
為了保持競爭力,進行更緊密的整合變得越來越迫在眉睫。因此,企業風險投資(CVC)正在興起:老牌企業正在投資自己的初創公司,利用它們的創新流程的同時為其提供充足的資源。
在這種環境下,除了數字化轉型,還需要進行數字化創新——數據就是產品和服務。
報告分析了改變未來競爭格局的10大商業智能和數據趨勢。
1.協同商業智能
近五分之四的CEO認為,COVID-19大流行期間向遠程協作的轉變或將是永久的。
到2023年,30%的企業將利用利用其分析社區的集體智慧,超越那些僅依賴集中分析或自助服務的競爭對手。
2.儀表板正在演變成分析中心
在協作端,儀表板正在演變成一個分析中心,對洞察力和分布式數據進行分類——機器、流程和協作智能可以在這里共存。這將交織信息生產者和消費者,并在適當的時候加入外部利益相關者。
IDC的數據顯示,只有33%的高管可能質疑其組織中使用的KPI和指標。
到2025年,消費功能的增強將推動分析和商業智能功能的采用率首次超過50%,進而影響更多的業務流程及決策。
3.通過數據沿襲實現數據可觀察性
在BARC對2259名商業智能從業人員的調查中,數據質量差是最常見的問題。主數據和數據質量再次被評為最重要的趨勢。
到2023年,擁有共享本體、語義、治理和管理流程以實現組織內部數據共享的企業將更具競爭力。
4.數據分析速度使成本成為關注焦點
2020年和2021年,云數據倉庫和數據湖的采用大幅增加。
到2023年,50%的公共云服務客戶將因管理不善而導致成本上升和項目失敗。
5.分布式云成為常態
根據451 Research的調查,在過去的12個月里,48%的數據中心共用地點的用戶將工作負載或應用程序從超大規模的公共云提供商(如Amazon Web
Services, Microsoft Azure,谷歌云平臺)轉移到其他地方。
到2025年,50%的大型企業將在其選擇的地點使用“分布式云”服務,實現商業模式的轉變。
6.嵌入式分析
Gartner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現在有一半的商業技術人員為自己部門以外的用戶提供技術能力。
到2022年,將能夠立即訪問嵌入在其活動和流程中的跨職能分析,幫助提高運營決策的效率和效果。
7.應用程序自動化觸發操作
2021年,企業使用的SaaS應用程序平均數量躍升至110個,比上一年增長了38%。
到2023年,60%的企業將由三個或更多的分析解決方案組成組件,構建決策導向的應用程序,并將分析與行動聯系起來。
8.數據科學可以提高個人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和商業智能平臺中涵蓋的執行增強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任務的功能越來越多。
到2025年,數據科學家的匱乏將不再是組織應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的阻礙。
9.安全成為頭等大事
Solid等開放標準的出現提供了以促進安全互操作性的方式存儲數據的能力。
到2025年,80%試圖擴大數字業務的企業將會由于未采用現代的數據和分析治理方法而面臨失敗。
10.數據網格成為分布式數據的新結構
根據IDC的數據,到2021年,75%的企業使用新的外部數據源來增強其跨職能決策能力,與僅使用內部數據相比,這種方式能增加企業價值。
到2024年,利用主動元數據來豐富和交付動態數據結構的企業將減少50%的集成數據交付時間,并將數據團隊的生產率提高20%。
















數據來源 《Qlik:2022年十大商業智能和數據趨勢報告(英文版)(16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