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出生性別比
所謂出生性別比,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每出生100名活產女嬰相對應的活產男嬰數。在針對某一人口群體一定時期內出生嬰兒總體性別構成狀況時,稱為總人口出生性別比;在考察分孩次的出生性別比構成狀況時,則可稱為分孩次出生性別比。當然,還可以城鄉、文化程度、職業與行業等為標識,考察和研究出生嬰兒性別比。通常在沒有特指的情況下,指的是總人口出生性別比,也稱出生嬰兒性別比或出生人口性別比,簡稱出生性別比。
樸柴冰(ChaiBinPark)和楚蘭湖(Num-HoonCho)在論述出生性別比問題時,提出了三種層次的分析指標。其一是人口總體出生性別比水平;其二是分孩次出生性別比水平;其三是家庭規模出生性別比水平。

2.我國人口性別比現狀
按地域劃分:東三省和西南五省平均性別比最低,數據分別是141.2和142.1,華東地區的比較高,有155.8。
我國人口性別比在城市、鎮、鄉村之間分布不均衡,20到24歲人口性別比普遍偏高:2020年我國20到24歲人口中男性超過3900萬人,女性超3500萬人,性別比數據是112.5。城市性別比數據為107.0,鎮域性別比為112.5,農村性別比則已經達到123.1。

總人口性別比與六普基本持平,出生人口性別結構改善:根據七普結果,2020年我國男性、女性人口分別占比51.24%和48.76%,總人口性別比六普有小幅下降。橫向對比其他國家的性別比,2020年聯合國數據顯示:美國97.9、英國97.7、日本95.4、韓國100.2、巴西96.6、印度108.2。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大幅下降6.8,反映我國人口的男女出生比例正在逐漸走向均衡,性別結構將會有所改善。

3.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影響
從1980年代初,我國就出現了出生性別比的失衡現象,經過多年發展以后,人口性別生態失衡問題愈演愈烈,危害嚴重。同時,老齡化挑戰加劇,老人少子現象普遍,年輕人對老齡人口的支撐力越來越低,人口代際問題嚴重。
性別比偏高增加了擇偶的難度;城市、鎮、鄉村之間人口分布不均衡,進一步加劇了適婚人口的錯配;人口性別比也影響了適婚人群結婚年齡后移。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易車研究院:2021人口紅利洞察報告–中國車市如何應對人口下滑沖擊(15頁).pdf》
《【研報】人口序列專題報告之四: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產業發展機會?》
《畢馬威:從七普看中國人口變化的趨勢和機遇(2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