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報告前文詳細梳理了無人零售的概念、業態等信息,本文將介紹無人零售興起的原因、背景,梳理當前無人零售存在的問題,洞察行業未來前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無人零售興起背景
(1)內部驅動力
第一,線下零售企業降本增效意識增強。近年隨著人工與房租成本的持續上揚,本已激烈競爭的傳統零售業又陷入成本困境的泥潭中,而線上與線下產品同質化嚴重,又使得盈利空間被大幅壓縮。在這樣的情況下,降本增效意識的大幅提升促使零售企業選擇向可以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并節約人工成本的無人零售轉型。
第二,我國消費者結構已經改變,80、90、00后已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主流人群,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群體消費需求已經今非昔比。此外隨著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已大幅提升。消費者更希望購物是一種享受的過程,不僅對商品的質量有著更高的期待,環境和個性化等購物體驗也愈發重要。而無人零售所要傳遞給消費者的信息更多的是消費模式的轉變,更關注的是消費者的需求,為顧客提供更加快捷的生活方式。
第三,線上電商流量紅利漸失轉而尋求線下增長點。我國的電商發展長期以來依靠巨大流量轉化為用戶的漏斗模式。由于轉化率不高,用戶增長對流量的依賴十分嚴重。但隨著線上市場逐漸穩定,電商的流量紅利將快速消失,線下市場成為電商新的目標,創新型的業態成為其轉向線下的切入點。
(2)外部驅動力
第一,技術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驅動營銷、運營模式的革新。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無人零售可以對現有零售市場進行全面的賦能和升級。傳統線下門店普遍存在著商品管理和支付結算排隊的問題。這嚴重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整個過程僅能滿足消費者的商品需求,遠談不上享受購物,體驗生活。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并通過人工智能優化購物環節流程與效率的無人零售顯然是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優秀方案。
第二,政府大力支持線下實體零售轉型。傳統的線下實體零售,本已面臨嚴峻的成本挑戰,電商等線上模式又大量擠占市場空間,發展前景堪憂,轉型已是迫在眉睫之舉。國務院和各省政府均出臺支持傳統零售轉型的文件,無人零售搭乘政策利好的東風迅速發展。
第三,大量資本進入助力無人零售市場快速鋪開。無人零售融資金額數量巨大,幫助無人零售各業態迅速鋪開,完成市場布局,在更多層面靠近消費者。入局的有阿里、京東、娃哈哈等,為無人零售快速完成市場布局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2017年和2018年無人零售相關企業融資進度快、金額大,但隨著最熱的開放式貨架類企業出現經營困難,近兩年已經沒有大規模的融資,這從側面反映出了無人零售發展確實存在瓶頸,也反映出無人零售商業模式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無人零售存在問題
第一,無人零售并未做到真正的無人。目前無人零售減少了前端運營和服務人員的人工成本,可是卻損失了培養、維護客情的機會,運營缺乏“溫度”,損失的社交紅利難以估量。同時,除了消費端,后臺仍有大量不可避免人工環節,這些環節限制著無人零售的運營效率的上限。此外,無人零售減少的社會用工的影響,現階段雖還不明顯,但隨著無人零售規模的擴大,未來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第二,技術成本的問題。無人零售為了追求高效率和高體驗而大量應用新技術,同時也帶來了高昂的技術成本以及日常維護費用,目前極大的限制了無人零售的盈利能力。國內無人便利店在商品識別領域普遍使用的RFID技術,每個出售的商品忠RFID標簽成本不低于0.4元,像此類的成本并非一次性投資,而是持續存在的。
第三,關于技術缺陷的問題。目前國內的大部分開放式貨架仍在使用押注人性的自覺掃碼移動支付,盜損率很高。而在技術門檻很高的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中一些技術問題仍沒有解決:惡意遮擋、撕毀標簽、拿起一件商品放置在另一個區域、兩個人同時拿起一件商品等。
第四,隱私數據的安全問題。無人零售“即拿即走”式購物體驗依賴于全流程數據化。在此過程中,用戶的基礎信息、行為信息、金融數據、商品偏好、生物信息、信用數據都對無人零售企業終端來說完全透明,由此引發消費者對于這些隱私數據安全的擔憂。
3.無人零售前景分析
隨著數字化轉型加快、資本不斷入場,無人零售前景相當可觀。包括自動售貨機、無人商店及無人貨架將不斷為無人零售創造市場。數據顯示,無人零售市場總銷售額由2016年的88.12億元增至2021年的282.67億元,CAGR為26.3%;預計2026年無人零售市場總銷售額將達818.17億元,CAGR為23.7%。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智慧零售?有哪些特點?智慧零售價值分析
馬云的新零售是什么?什么是新零售?是什么模式?
零售云是干啥的?是什么?中國零售云的發展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