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2021年中國信托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轉型報告 畢馬威 機構待認領~ 2021-06-10 11:28:22 作者:畢馬威 2350 收藏 畢馬威(KPMG)于2021年2月發布了《2021年中國信托業轉型啟示報告》。2021年,中國內地信托業進入連續經營的第41個年頭,迎來該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報告討論了轉型財富管理、專業資產管理和私募股權投資三個重點領域,這些領域將依托信托公司的資源,規劃了業務轉型的藍圖和支撐體系的發展。中國信托業面臨轉型2017年以來,隨著去杠桿和防范風險監管力度的加大,銀行與信托機構之間的業務(簡稱“渠道業務”)大幅萎縮,導致行業內整體資產價值持續下降。同時,收益率自2016年以來逐年下降,部分原因是大量渠道業務提前清算后,收益率計算滯后,行業競爭加劇,資產方面收入逐步收緊。信托資產風險率自2017年以來持續上升,至2019年底達到2.67%(見下圖)。盡管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有效控制了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風險,但國際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宏觀經濟仍面臨嚴峻挑戰,長期積累的隱性風險暴露可能加速。信托資產的風險比率信托公司在資金和資產方面面臨壓力由于監管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我國利用居民儲蓄進行投資的趨勢日益明顯,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不含重復統計渠道,行業整體規模將達到1.39萬億元(見圖)。如果實現這一目標,2018年的信托業規模將翻一番。盡管前景樂觀,但行業結構的變化將給信托公司帶來巨大的壓力,使其在資本和資產方面實現業務轉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結構比較資產方面,基金信托的投資仍以房地產、基礎設施、工商企業資產為主。這三個業務領域的資產大多是傳統的非標準資產,截至2019年底,仍占總投資的60%以上(見圖)。從比例上看,非標準資產占總投資的比重預計將繼續下降,到2025年將降至22%左右,另一方面,標準化資產的比重將繼續上升。此外,監管機構還要求信托公司調整資產結構。新的資產管理條例對綜合凈值提出了相關要求,《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還提出了一項規定,將非標準債務資產限制在不超過所有集合基金信托資產的50%。信托資產的來源和投資目的地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數據來源:《畢馬威:2021年中國信托業轉型啟示報告》。 本文標簽 ?畢馬威 中國信托業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