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部經濟
總部經濟是經濟形態當中的一種,是伴隨著商務園區、中心商務區(CBD)的出現才被發現的一種經濟形態,企業基于在各區域間資源優勢的差異,將總部與生產制造環節(一般是指服務環節)在空間上進行分離,從而在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之間實現最優空間耦合,并由此產生了總部空間集群布局。具體來說:總部經濟是在單一產業價值觀念中的現代人類高端智能的大規模極化與聚合。城市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越是在金融、貿易、教育、科研、人才、信息、交通等基礎條件優越地方,越是具備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特別是中心城市,具有更為良好的要素條件,同時也對處于中小城市的經濟資源起到了吸附作用。
2、總部經濟的特點
(1)知識集約性
總部經濟是價值鏈高端功能形態的集中表現形式,即集中了研發、營銷、資本運作、戰略管理等功能形態,特別是集中了企業價值鏈中知識含量最高的區段,屬于知識密集型勞動,具有知識集約性特點。
(2)經濟集約性
總部經濟使區域間的合作由傳統的產業合作、產品配套,深化到功能分工與功能配套,即將大城市發展設計、研發、營銷、管理、決策等總部功能環節與中小城市發展生產制造環節相結合,形成功能鏈,形成一種良性的垂直分工與合作模式,體現了經濟集約性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利用城市服務業發達、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及生產基地的土地、勞動力、能源等要素優勢,最終最大限度的實現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3)層次性
企業總部的設立都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從分管區域角度可以分為全球總部、地區總部、國內總部等多種層次,從職能角度可以劃分為行政總部、營銷總部、研發總部等多種類型。由于不同城市其自身規模、層級不同,承擔的功能和產業不同,其相應在發展總部經濟方面也體現出不同的層次性,意在充分發揮不同城市的資源優勢,在不同地區之間形成吸引總部方面分工的差異性及合理性。
(4)輻射性
不同的地區之間存在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取得的成本和資源稟賦等因素都存在較大差異,總部經濟模式下,可以通過加工基地鏈條的方式,由中心城市向欠發達區域輻射人才、信息、技術等區域資源,提高中心城市對差異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5)共贏性
總部經濟能夠避免簡單的重復,避免區域間相同產業在項目和企業上開展“非此即彼”的無序競爭,在地區之間可以通過價值鏈達到不同資源優勢,不同功能,實現分工再合作,從而達到共同發展,合作雙贏的結果。
3、總部經濟形成條件
總部經濟的形成需要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其一是擁有豐富與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通過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為知識型價值活動的創造有利條件;
其二是擁有便利的交通與良好的區位,從而更好地促進資源在不同區域的自由流動;
其三是擁有出色的信息獲取能力;
其四是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與法律環境;
其五是地方政府引資政策的制定;
其六是對外開放,企業總部在不同地區之間的轉移也帶動了以資金與技術為代表的要素的跨區域流動,而要素資源在不同地區的自由流動則以地區的對外開放為先決條件。
4、總部經濟的影響
總部經濟的發展能夠顯著帶動中心城市勞動力素質的提升,其依據在于能夠將總部遷往中心城市的企業往往具有相對雄厚的資本實力,其對于中心城市所提供各項配套服務的要求也同樣相對較高,在此情況下,總部企業對于配套服務的高要求決定了中心城市現代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與能力才能通過高質量服務的提供增進中心城市自身總部經濟的競爭力。因此,總部經濟的發展對中心城市人員素質的提升產生了較為顯著的鯰魚效應。
推薦閱讀:《普華永道:2021年的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22頁).pdf 》
《沙利文:共享經濟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經濟形態[21頁].pdf 》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司南研究院: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106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