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棄物處理行業現狀
1、醫療廢棄物處置項目的規模偏小
據相關數據,在2018年統計的兩百個大中型城市一共頒發了407份醫療廢物處置許可,平均每個處置單位的實際經營規模約2500噸/年左右,截止到2020年的3月份,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58個城市(含省直管縣市)一共有481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疫情發生前總處置能力為4902.8噸/天(折合平均每個處置單位約
3720 噸/ 年),3月21日提升至6066.8噸/天(折合平均每個處置單位約4600噸/年)。


2、基層的醫療廢物處理情況和大中型城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行業法規要求較低,且體系建設不完備。
長期以來的話,縣級以下行政區域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要求國家方面是沒有什么統一要求的,都是下放至省一級自行規定,并且農村地區等不具備收運集中條件的地區,是按照據縣級部門的要求自行處置。
除此之外,基層地區的處置能力比大城市要弱,目前,全國基層地區一共有481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但是2018年的時候,兩百個個大中型城市就已經有了407個持證處置單位;在疫情發生之前,全國范圍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4902.8噸/日,而2018年大中型城市的日均醫療廢物處理能力就達到約2685噸,并且,近年來一直保持9%-10%的增長速率。

3、下游處理存在限制
目前比較常用的醫療廢物處置方式就是高溫蒸汽消毒與焚燒處置,且以高溫蒸汽消毒為主,在使用高溫消毒的方式處理之下,經過處理的廢棄物能夠豁免危險廢物管理,和生活垃圾一并送去填埋。

就當前來說,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填埋場因庫容與處理速度不足而推遲接受需填埋廢物的情況,這就導致了整個流程無法正常運作。
醫療廢棄物處理行業產業鏈
就目前來說,醫療廢棄物處理產業鏈上游主要是醫院產生的醫療廢棄物,中游主要包括了設備提供商和工程承包商,下游主要為運營商。

文本由@鄧鄧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醫療廢物處置行業分析:政策要求強化處置需求提升(12頁).pdf
【研報】環保行業:從SARS看本輪疫情下醫廢投資機會-20200208[20頁].pdf
醫療廢棄物處理,概念,行業分類及政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