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SIIA)發布了《東盟主要經濟體的新擔憂》。
報告探討了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的主要經濟體——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在第一波COVID-19大流行之后是如何出現的。他們的前景不僅關系到本國公民,而且關系到該地區以及作為中心、合作伙伴和投資者新加坡,這四個主要經濟體占整個東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0%以上。報告將審議先前存在的經濟和政治挑戰,以及其中一些挑戰是如何穩定下來,或是如何因這一流行病而加劇。
東盟四大主要經濟體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COVID-19研究綜述

越南對COVID-19疫情的應答與處理
a)
感染時間:越南從疫情爆發開始就認識到自己的脆弱性。該國第一例于1月23日確診,政府于2月1日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它開始禁止所有來自中國的航班,后來在3月15日停止了來自英國和歐洲申根地區國家的入境。雖然這些和其他國內措施似乎使越南疫情得到控制,但河內巴赫邁醫院的健康恐慌引發了對更大范圍疫情的擔憂,引發了大規模封鎖的決定。
b)
國家隔離令:越南政府從4月1日起制定了“國家隔離令”,“每個家庭、村莊、公社、區和省都要實行自我隔離”。在2020年5月初,一度有7萬多人被隔離或受到監測。這些嚴格的措施提高了越南的形象,使其成為應對這一流行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c)援助提供者:戰勝疫情使越南得以成為其他國家的援助來源。它能夠生產自己的檢測試劑盒,經世界衛生組織(WHO)批準,并出口到伊朗、芬蘭、馬來西亞和烏克蘭。越南還向美國運送了防毒服,并向日、法、德、意、英運送了數十萬個抗菌布面具。
泰國對COVID-19疫情的應答與處理
a)
感染時間表:2020年1月13日,泰國成為中國以外第一個確診COVID-19病例的國家。然而,即使在2月份,中國的邊境仍然對中國游客開放,沒有任何行動限制。感染人數在3月中旬開始迅速上升,這主要是由于在隆皮尼拳擊體育場的一項活動。這促使泰國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b)
關于重新開放和批評:該國在宣布緊急狀態六周后開始放寬限制,到5月17日,百貨公司和社區購物中心獲準恢復營業。6月15日,泰國正式解除全國宵禁。隨后,酒吧、酒吧和學校被允許重新開放。盡管自5月最后一周以來,當地感染人數很少甚至沒有記錄,但緊急狀態仍在繼續,并已第四次延長至8月31日。
印度尼西亞對COVID-19疫情的應答與處理
印尼對COVID-19的反應受到國內外觀察家的抨擊。在一再否認該國有任何病例后,政府應對病毒傳播的策略一直存在不一致和執法不力的問題。
a)
感染時間表:最初,印度尼西亞沒有采取重大行動來應對COVID-19的威脅(除了禁止2月4日來自或曾經去過中國的旅客)。即使在3月2日第一例確診后,政府也遲遲沒有作出反應。例如,3月15日,佐科維呼吁印尼人接受在家工作等社會疏遠做法。直到3月31日才通過國家限制措施采取了重大行動,那時印度尼西亞已經有1500多個病例。
b)
低檢測率:印尼的低檢測率一直受到批評。即使在7月14日,印度尼西亞對COVID-19進行了1074467次檢測(相當于每百萬人中有3927次檢測),檢測率大大低于泰國(8648次)和馬來西亞(26265次)。盡管自那時以來,它的檢測能力有所提高,但世衛組織對病例繼續少報感到關切。
報告總結
越南很早就處理了衛生問題,預計將相對較好地擺脫這一流行病。如果中國能夠有效應對第二次浪潮,它將為復蘇和增長做好更好的準備,其他國家則相對較少。泰國的經濟尤其受到嚴重影響,而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增長前景已大幅放緩。還有政治內訌和潛在的不穩定因素。這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最為明顯。對印度尼西亞來說,疫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在這一新形勢下,東盟內部的相互依存關系更為重要,進一步一體化應成為優先事項。新加坡將需要重新發揮其樞紐作用,并考慮采取措施提供援助,推動開放貿易和增加投資,同時還應努力為旅行制定“泡沫”安排。這種合作有助于各國和整個東盟。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SIIA):東盟主要經濟體的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