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于發展大健康產業還是相當重視的,歷年來相繼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來支持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下面是近幾年來的各省份和國家出臺的關于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相關政策盤點。
2018年10月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
2018年12月江蘇出臺了《關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2018年7月山東出臺了《關于印發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 2018-2022年)的通知》;
2018年12月廣東出臺了《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健康體檢機構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8年12月安徽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8年4月江蘇出臺了《江蘇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 2018-2020年)的通知》;
2018年4月上海出臺了《“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
2018年12月福建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健康中國戰略下,大健康產業將繼續迎來政策密集落地
2016年4月2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向全國各省區市征求對《全國“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重大疾病防治、推進愛國衛生運動與健康促進、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和生育服務、完善計劃生育政策、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綜合監督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發展健康服務業、加強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加強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等14項重點工作。
2016年7月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表示,由國務院醫改辦和相關部門制定的“十三五”醫改規劃,將于近期印發,繼續支持社會辦醫,鼓勵社會辦醫和公立醫院錯位發展,比如康復、養老、護理、兒科等一些緊缺又有明確需求的領域,同時也鼓勵社會辦醫向品牌化、集團化發展。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將健康保障列為面向2030年的科技創新重大工程。
2016年8月26日,政治局會議在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后續政策將加快落地。

2011年科技部等部門推出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培養大健康產業新型健康產品開發的發展目標,是我國對大健康產業的第一個規劃,也是首個明確將大健康產業作為一個整體產業進行的規劃。
2012年衛生部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總報告主要闡述了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了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提出了發展的戰略重點和行動計劃以及政策措施等。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國進入實施全民基本衛生保健的國家行列;到2015年,使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和保健水平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國在發展中國家前列的地位,東部地區的城鄉和中西部的部分城鄉接近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2013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還推出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推出首個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國家級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2015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17年底實現國家和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以及全國藥品招標采購業務應用平臺互聯互通,基本形成跨部門健康醫療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2016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的通知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1歲,超過77.3歲。

數據來源:《美年健康(002044)公司首次覆蓋報告:提質增效成效顯現,體檢龍頭價值回歸》
數據來源:《健康中國系列之策略篇:新經濟支柱產業宏圖展開》
數據來源:《聚焦新消費研究系列(二):消費新機遇,迎大健康產業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