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行業相關政策
2007年住建部《“十一五”期間我國鋼結構行業形勢及發展對策》到2010年,建筑鋼結構的綜合技術水平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鋼結構產量目標達到全國鋼產量的10%。
2009年3月國務院《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研究出臺擴大工業廠房、公共建筑、商業設施等建筑物鋼結構使用比例的規定,修改提高地震多發地區建筑物、重點工程、建筑物基礎工程等用鋼標準及設計規范。
2011年7月住建部《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增加鋼結構工程比例,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推動建筑工業化。
2012年5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
加快建立預制構件設計、生產、裝配化施工等方面的標準體系,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建筑體系。
2013年1月國務院《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重點任務包括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建筑體系。
2013年2月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訂)鼓勵智能建筑產品與設備的生產制造與集成技術研究、鋼結構住宅集成體系及技術研發與推廣。
2013年10月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推廣鋼結構在建設領域的應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建設領域鋼結構使用比例,地震等自然災害高發地區推廣輕鋼結構集成房屋等抗震建筑。
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推廣應用鋼結構建筑,結合棚戶區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實施,開展鋼結構建筑應用試點,大幅提高鋼結構應用比例。
2016年7月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公路鋼結構橋梁建設的指導意見》到“十三五”時期末,公路行業鋼結構橋梁設計、制造、施工、養護技術成熟,技術標準體系完備,專業化隊伍和技術裝備滿足鋼結構橋梁建設養護需要。新建大跨、特大跨徑橋梁以鋼結構為主,新改建其他橋梁鋼結構比例明顯提高。
2016年9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30%。
2016年11月工信部《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目標到2020年鋼結構用鋼占建筑用鋼比例從2015年的10%提升到25%
以上;加快鋼結構建筑推廣應用,力爭鋼結構用鋼量由目前的5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以上。
2020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等《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則上采用鋼結構。
2020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等《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應用鋼結構構件智能制造生產線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
2020年9月住建部、發改委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印發意見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和農房建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大鋼結構住宅在圍護體系、材料性能、連接工藝等方面的聯合攻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