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節水型社會?
節水型社會和我們日常所講的節水既相互聯系又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傳統節水和節水型社會建設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傳統節水更側重于節水的工程、設施、器具、技術等措施,偏重于發展節水生產力,主要通過行政手段來推動,節水型社會主要通過制度建設,注重對生產關系的變革,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通過生產關系的變革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整個社會走上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道路。
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節水工作,近年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是新時期做好節水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節水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緩解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選擇,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為推進全社會節水,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編制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十三五”節水成效
1.用水效率明顯提高
2.節水政策進一步完善
3.節水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
4.節水設施能力得到強化
5.節水示范取得顯著成效
(二)主要問題
城鎮用水方面。華北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遠超一般流域生態警戒線。城鎮供水管網漏損問題仍較為突出。部分缺水城鎮盲目發展高耗水服務業,擠占生產生活生態合理用水。
工業用水方面。部分地區產業空間布局與水資源承載能力不匹配。工業部分行業用水重復利用水平偏低,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農業用水方面。華北、西北等缺水地區仍存在超定額用水等用水不精細現象。旱作農業發展滯后,適水種植未全面普及,種植結構仍不合理。不少灌區渠系建筑物老化、損毀嚴重。
非常規水源利用方面。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滯后。雨水、礦井水、苦咸水利用能力不足。沿海缺水地區還未將海水淡化水作為主要備用水源,規?;贸潭炔粔?。
與此同時,全民節水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節水優先理念尚未普及?!耙运ㄐ?、量水而行”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不強,標準體系不完備,節水監督管理不嚴格。節水激勵政策不健全,市場機制不完善,節水內生動力不足。
(三)形勢要求
1.新發展階段對節水型社會建設提出新要求
2.區域重大戰略對節水型社會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3.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為節水型社會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以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為目標,以農業、工業和城鎮生活節水以及非常規水源利用為重點,以節水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節水科技創新和市場機制改革為動力,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原則
以水定需、節水優先。
分類施策、落實責任。
夯實基礎、重點突破。
制度創新、科技引領。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基本補齊節約用水基礎設施短板和監管能力弱項,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用水總量小于6400億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率16.0%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16.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58,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小于9.0%。
到2035年人水關系和諧,節水意識深人人心,節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節水制度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市場機制,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
三、主要任務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重要指示,“十四五”期間,圍繞“提意識、嚴約束、補短板、強科技、健機制”等五個方面部署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提升節水意識
1.加大宣傳教育
⒉.推進載體建設
2021年底前,南水北調受水區45%左右縣(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到2025年,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
(二)強化剛性約束
3.堅持以水定需
4.健全約束指標體系
5.嚴格全過程監管
(三)補齊設施短板
6.推進農業節水設施建設
7.實施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
8.建設非常規水源利用設施
9.配齊計量監測設施
(四)強化科技支撐
10.加強重大技術研發
11.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五)健全市場機制
12.完善水價機制
13.推廣第三方節水服務
四、重點領域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重要要求,聚焦農業農村、工業、城鎮、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農業農村節水
14.堅持以水定地
15.推廣節水灌溉
“十四五”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O.6億畝,創建200個節水型灌區,到2025年,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10.75億畝。
16.促進畜牧漁業節水
17.推進農村生活節水
(二)工業節水
18.堅持以水定產
19.推進工業節水減污
到2025年,遴選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造紙、印染、食品等行業水效領跑者50家。
20.開展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到2025年,創建一批工業廢水近零排放示范園區。
(三)城鎮節水
21.堅持以水定城
22.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
23.開展高耗水服務業節水
(四)非常規水資源利用
24.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
到2025年,全國非常規水源利用量超過170億立方米。
25.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過25%。
26.加強雨水集蓄利用
27.擴大海水利用規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二)健全法規標準
(三)完善投入機制
(四)推進水資源稅改革
(五))強化監督考核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推薦閱讀
《雙良節能-節能節水領軍者新能源業務異軍突起-210803(42頁).pdf 》
《2021年環保行業中國水資源現狀及污水資源化策略分析報告(61頁).pdf 》
《【研報】資源環境行業研究專題報告:污水資源化政策落地打開“十四五”行業市場空間-210121(23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