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信管理局(Ofcom)于2021年2月4日發布了《在線監管洞察:政治廣告監控案例研究》。
報告指出,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了重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非法有害內容的風險。在英國和國際上,新的監管工具和方法正在開發。最近由谷歌、臉書、推特和Mozilla等主要在線公司在2018年制定了《關于造謠的自愿行為守則》,用來應對在線造謠,幫助維護民主選舉和在線辯論的完整性。政治廣告是本守則所涵蓋的領域之一。本報告討論了從監測工作中吸取的教訓,總結了監測結果,以幫助就透明度措施如何使在線用戶能夠批判性地參與他們遇到的內容展開辯論。
平臺政治廣告驗證和審查流程的樣式化說明

在線監管主要發現
?網絡平臺可以向用戶提供進一步的信息,以提高政治廣告的透明度。
顯示給用戶的“為什么看到這個廣告”信息示例

?平臺提供了多種方式來訪問其在政治廣告上的數據。研究發現,同一平臺提供的數據集存在差異,包括同一平臺的一個數據集中沒有出現在另一個數據集中的觀察結果,以及同一平臺在同一天的活躍廣告總數不同。此外,在跨平臺應用代碼的方式上也存在差異。
?平臺對代碼的實施存在潛在差距,這可能會限制他們為向用戶和研究人員提供信息而采取的行動的有效性。
?在線監管是一個新興領域。監管機構和平臺可能需要測試和改進方法,以滿足市場的動態性和潛在的意外后果。
?監管成果將通過平臺擁有自己強大的系統來監控其行動的有效性和結果而得到改善。這將是一個挑戰性的實現,可能本身就需要一個迭代的方法。
?平臺實施過程的透明度將使監管機構和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評估其有效性,并與平臺合作,確定任何改進的空間。它還將在監管機構、平臺和公眾之間建立信任。
?監管機構、平臺、第三部門和學術界之間就數據可用性和訪問進行公開對話,有助于評估監管方法的實施和有效性。這種對話還應考慮提供這種信息的成本和收益。
?可以通過用其他證據補充對平臺數據的分析來加強監測,例如消費者研究用戶如何參與平臺采取的措施。
Facebook廣告庫示例

雖然這些經驗教訓為更普遍地使用在線監管工具提供了相關的考慮因素,但其未來的應用可能會有所不同,以反映具體的監管目標以及監管干預的成本和收益。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Ofcom:在線監管洞察:政治廣告監控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