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未來發展趨勢
新冠疫情加速了城市變革,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進入2022 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面臨許多機遇,包括 GDP
增長、持續推進新基建與數字中國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等政策推動。
智慧城市建設也遇到了諸多挑戰,包括疫情引發的財政收入放緩、智慧城市價值體現、商業模式不清晰、數字化相關人才持續短缺等。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如各地政府對智慧城市期望值變化、不同城市和區域信息基礎設施差異大等。
中國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設中維持較大比例和高速增長,主要由于疫情防控形勢良好,國家層面政策支持及中央對地方 的投資力度加大。
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有政策發展、業務創新和技術變革。
在智慧城市的各種應用中,智慧警務、智慧交通和智慧政務占 2021ICT
投資總額較大,而數字規劃、智慧應急、智慧政務和智慧環保未來增速較快,2021-2025 的 CAGR 分別為 25.71%、24.41%、22.79%和
19.65%。預計交通行業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級,應急、環保、智慧社區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2022 年中國智慧城市 10 大預測
(1) 中央向地方的投資
預計到2022年,中國90%以上的地方政府將會增加來自中央財政資金和基金的投入,從而實現舉國體制驅動的地方項目的推進。
(2) 基于電子賬戶的政務服務
到2023年,中國60%的城市將建立數字賬戶,使公民能夠預填表格、訪問個性化服務、更新個人資料、檢查請求狀態,并授權數據共享。
(3) 安全與信任
到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將在80%的公共宣傳領域采用實時交互平臺,以打擊錯誤信息,提高政府公信力。
(4) 鏈接產生價值
隨著開箱即用的數據集成工具的使用量增長,到2025年,20%的后臺數據將跨部門連接和利用,以改善地方政府項目管理。
(5) 數字孿生賦能綠色發展
到2024年,中國將有70%的城市采用數字孿生技術,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達到碳排放目標。
(6) 效果導向的交通設計
到2023年,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對動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的投入將增加80%,增加以結果為導向的交通規劃與設計項目,實現技術要求、用戶需求、管理需求等全方位匹配。
(7)數據文化
到2027年,中國75%的城市將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數據的治理、管理與使用,提高數據質量,以應對人工智能與分析技術的指數級部署節奏。
(8) 數字優先的公平性
到2025年,40%的城市和社區將采用低代碼/無代碼平臺技術,以幫助IT和非IT員工迅速推出數字項目和新的社會福利事務。
(9)政府采用分布式工作
到2027年,20%的地方政府將采用基于時間序列和基于角色模型的混合工作模式,增加對智能工作空間的投入,以平衡人員的健康、能源的使用和服務的提供。
(10)核心基建的物聯網安全
到2025年,增加的邊緣IoT設備將對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帶來巨大的安全威脅,由此引發的網絡攻擊將增加一倍,使物聯網安全保障成為城市管理方面的首要投資重點。
內容來源:
《東軟集團-看好汽車智能化趨勢深耕汽車將迎來成長期-22011017頁.pdf》
推薦閱讀:
《智慧城市指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與技術研究(22頁).pdf》
《仲量聯行:智慧城市成功之路(4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