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
2008年11月初,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IBMCEO彭明盛發表《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的主題演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概念。其含義是將“會呼吸的傳感器”嵌入到汽車、電網、鐵路、橋梁等各種物體中,形成大規模的普遍連接,再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實現對生活和生產的實時、精細化管理。也就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等技術和手段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傳感器物理系統的整合。目標是實現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智慧地球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1)更透徹的感知(Instrumentation),令物質世界數據化;
(2)更全面的互聯(Interconnection),將物聯網與互聯網相結合;
(3)更深入的智能(Intelligence),挖掘海量數據價值,做出更正確的行動決策。
智慧地球的特征
據IBM對智慧地球的解釋,智慧地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一是智慧地球應具有更透徹的度量和感知性?;谖锫摼W,人類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實時感知經濟、社會活動的相關信息。
(2)二是智慧地球應具有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性。通過各種網絡,人類將各種收集和儲存的分散信息及數據連接起來,進行交互和共享,從而更好地分析形勢并及時解決問題。
(3)三是智慧地球應當具有更深入的智能性。人類使用各種先進技術來進行復雜的數據分析、匯總和計算,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業和職能部門的信息,并將特定的知識應用到特定行業、特定的場景、特定的解決方案中以更好地支持決策和行動。
數字地球-智慧地球
1998年1月,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在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開幕典禮上發表的題為
“數字地球:認識二十一世紀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演說時,首次提出了“數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
數字地球是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帶網絡為紐帶運用海量地球信息對地球進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時空和多種類的三維描述,并利用它作為工具來支持和改善人類活動和生活質量。
通俗地講,“數字地球”就是用數字的方法將地球、地球上的活動及整個地球環境的時空變化裝入電腦中,實現在網絡上的流通,并使之最大限度地為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數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球空間信息科學的技術體系中最為基礎和基本的技術核心是"3S"技術及其集成。"3S"是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RS)的統稱,是地理信息產業的主要技術支撐。
隨著物聯網概念的快速普及,物聯網將與水、電、氣、路一樣,成為地球上的一類新的基礎設施。數字地球把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網絡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等社會需要聯系在一起,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個基礎框架。人類只要將數字地球與物聯網完美地結合起來,就實現了智慧的地球。
智慧地球愿景的實現需要人類更透徹地感應和度量世界的本質和變化,需要整個世界實現更加全面地互聯互通,需要所有的事物、流程、運行方式都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只有在實現這些條件的基礎上,人類才能獲得對世界更智能的洞察。以上就是對智慧地球的簡單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什么是數字地球?應用領域有哪些?是什么行業?
數字地球技術涉及的關鍵技術有哪些?系統構成和技術特點是什么?
什么是智慧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特點及服務模式介紹
什么是智能城市?整體架構是?與智慧城市對比
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里?評價指標、建設目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