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指的是借助計算機在虛擬世界進行虛擬建造的過程,具體來說,是基于BIM技術,加上數字化技術的輔助,做到項目建設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實現全面物聯、協同運作、成分整合的智慧化建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工廠化加工、精密化測控、機械化安裝以及信息化管理是智能建造的主要特征,因此智能建造需要集約化的管理模式來支撐。

智能建造特征
涵蓋的階段,智能建造統一建筑的方案設計、建筑構件的生產、現場施工的所有階段,高效整合統一;
采用的技術手段,智能建造運用大數據、數字化設計、BIM信息模型等設計手段以及裝配式等施工手段來高效地完成方案的設計與施工;
建造的目的,提高在建造過程中的智能化技術應用水平,提高建筑設計和施工的效率,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智能建造的優勢
相對于原始的建筑設計與施工方式,智能建造因其統一了設計與施工的階段,采用BIM、數字化設計等新的設計手段,裝配式施工等高效的建造方式,具有巨大優勢。
首先,智能建造能夠使施工方預先完成各種前期準備工作,如,對項目的綜合調整、方案的預先演練等,以此來明確項目施工的重點與難點,降低風險概率,回避不必要的錯誤。其次,由于運用裝配式建筑構件,能夠有效提高施工的進度,減少施工的成本,避免返工,保證從設計方案到實際施工的完成度,提高施工質量,同時節約能耗,減少建筑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最后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能夠對預加工的裝配式構件生產制造、運輸安裝等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控與管理,提高施工精度。
此外,從設計的層面來說,保證施工質量的提高,能夠使施工難度極大的設計項目更好地落地,而國內施工項目的完成度經常被詬病,如扎哈設計的廣州歌劇院,實際建成效果與細部處理大打折扣。智能建造的推廣能夠使設計師減少項目落地的后顧之憂,帶來更多的設計發揮空間。
智能建造與BIM的關系
BIM是集成的數據信息模型,它的基礎是三維數字技術,而大量的數字化信息是實現智能化建造的前提,BIM的出現為智能建造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BIM強大的協同功能也為智能建造提供了高效的管理平臺。設計施工階段應用BIM技術,有效避免設計方案中的沖突碰撞問題,同時項目各參與方基于BIM平臺團結協作,實現及時高效的溝通交流。
我國智能建造政策
2020年8月,住建部等13部委發布了《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引未來建筑業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協同發展轉型方向的頂層設計文件,明確了智能建造的發展目標,給出了兩個時間節點。
2020年9月,住建部等9部委發布了《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重要文件,為智能建造打下工業化的基礎。
2021年2月,住建部發布了《征集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案例(第一批)的通知》,組織征集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案例,落實智能建造頂層設計文件。
2021年2月,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同意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的函》,同意上海、重慶、廣東三地7個項目列為智能建造試點項目。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發展智能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來源:《【研報】建筑裝飾行業2021中期行業策略:把握轉型升級大勢掘金萬億變革新機-210608(44頁).pdf》
推薦閱讀:《中建三局:2021智能建造創新應用實踐(30頁).pdf》
《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建筑建造機器人行業概覽(6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