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社會(ESCAP)發布了報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讓任何國家掉隊》。
新冠肺炎疫情:破壞實現2030年議程的進展
5個亞太次區域都沒有步入實現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但是,有些分區域在議程的某些部分的地位較好。例如,東部和東北部亞洲有望消除貧困(目標1)和提供潔凈水和衛生設施(目標6),而東南亞有望促進可持續產業和創新(目標9)。
亞太分區域的強勁經濟增長取決于對自然資源的密集利用。由此產生的沉重的材料足跡阻礙了負責任消費和生產的目標12的實現。除南亞和西南亞外,所有分區域都在物質足跡目標上倒退。同樣,除太平洋以外,所有分區域都落后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大多數分區域在其他與環境有關的目標方面進展緩慢或倒退。
因此,更加迫切的是確保在該區域和國家一級對疫情作出的反應加快實現《2030年議程》的進展。
2021年亞太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報告:

在2020年初,大流行的影響被認為是嚴重但短暫的?;叵肫饋?,這些最初的評估是樂觀的。大流行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其終結仍遙遙無期。根據亞太經社會的最新估計,該流行病導致2020年亞太區域的產出下降1.8%,該區域發展中國家的產出下降1.0%。亞洲發展中國家2020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是196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讓人們對早先有關強勁V型復蘇的希望產生了疑問。
疫情摧毀了數百萬人的就業和生計。在2020年的四個季度里,亞太地區的總工作時間估計分別減少了6.5%、16.9%、5.4%和2.8%。這相當于一年損失1.4億個全職工作崗位。經濟萎縮、失業和家庭收入下降推高了貧困,在很大程度上逆轉了該地區在減少貧困和消除饑餓方面取得的進展。據估計,女性更有可能陷入貧困。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亞太地區約有2.33億人生活在每天1.9美元的門檻以下。按照每天3.2美元的國際貧困線計算,貧困人口將上升到10億。亞太經社會估計,這一大流行病已使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8900萬人重新陷入極端貧困(根據每天1.9美元的臨界值)。如果使用3.20美元的門檻,這個數字將上升到1.58億美元。南亞占了這一增長的大部分,因為該次區域是受打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固定寬帶訂戶的負擔能力: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亞太經社會(ESCAP):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讓任何國家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