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居署發布了《城市與流行?。哼~向更加公正、綠色和健康的未來》。
一、城市形態與功能的再思考
研究顯示,全球15個城市中,有6個城市在擺脫封鎖后的幾個月內空氣污染有所增加。紐約市的PM2.5空氣污染上升幅度最大,6月和7月上升了33%,而在4月和5月的禁煙期下降了59%。
在其他城市,空氣污染水平持續下降:例如,香港(在封鎖期間下降16%)、悉尼(下降13%)和新加坡(下降14%)在鎖定后分別減少了127%、35%和23%。
主要城市在政府實施封鎖限制之前、期間和之后的PM2.5水平對比

新冠肺炎使世界大部分地區旅行和流動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封鎖和遠距離工作安排,旅行需求減少。與此同時,城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非機動化出行勢頭,如騎自行車和步行,而公共交通的使用急劇下降。
下圖表突出了2020年3月2日至5月12日期間,即大流行的頭幾個月,拉丁美洲某些城市公共交通使用的下降。
2020年3月2日至5月12日拉丁美洲部分城市因COVID-19導致的公共交通需求變化

二、解決城市中的系統性貧困和不平等問題以應對這一流行病
貧窮、不平等和流行病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新冠病毒影響的程度和性質,并導致這一流行病對已經處于更嚴重危機中的群體產生了不成比例的負面影響脆弱性.2獲得基本服務和基本需要的機會有限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危機和緊急情況的影響。
因此,新冠肺炎和不平等是相輔相成的:雖然疫情爆發加劇了最邊緣化城市人口的貧困,但先前存在的不平等也加劇了對這些群體的影響。
自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以來的20多年里,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數持續穩定地減少了約10億人,而新冠疫情可能扭轉這一趨勢。
自1999年以來,全球貧困預計將首次增加:世界銀行估計,由于COVID-19,2020年有1.19億至1.24億人被迫陷入極端貧困,2021年預計還有數千萬人陷入極端貧困。
1992-2020年極端貧困人口數量的年變化(百萬)

在低收入/中低收入國家和中上收入/高收入國家的一些城市中,對感染率和基尼系數的真實世界比較也證明了這一點。如下圖所示,更大程度的不平等與更大比例的案件,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有著密切的關聯。
COVID-19感染率與基尼系數(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

文本由@云閑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聯合國人居署(UN Habitat):城市與流行?。哼~向更加公正、綠色和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