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全球 PI薄膜的產業化進程看,PI 薄膜的商業化進程始于 20 世紀 50 年代,最早應用于電工絕緣領域,美國杜邦首次于 1965 年實現 PI 薄膜產品的量產。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動了 PI 薄膜的產業化進展,其在電子產業鏈的應用越發突出,日本宇部興研發的聯苯型 PI薄膜被視為 PI薄膜應用的里程碑。隨著PI薄膜更多的應用被開發出來,下游需求釋放推動了 PI薄膜行業在亞洲的興起,東麗杜邦、臺灣達邁科技、韓國 SKPI依次實現量產。相比之下,我國 PI 薄膜起步較晚,產業化進程發展較緩慢,在高端電工絕緣、電子等其他應用領域的產業化能力較弱,能夠自主掌握高性能 PI 薄膜完整制備技術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以至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高性能 PI 薄膜嚴重依賴進口,國內的PI薄膜生產企業,產能規模多在百噸上下,主要應用于低端市場。公司指出,目前中國每年需要進口約 5000 噸的高端材料。